阅读下面厉彦林《赶年集》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从文章的整体内容来看,作者通过回忆赶年集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文中提到“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这直接体现了作者对年集的怀念之情。同时,文章结尾提到“年集已远离我们”,这也隐含了作者对年集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对年集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以及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年集渐渐远离的惋惜之情。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画线句子为:“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集市比作磁铁。磁铁具有吸引力,这里用来形容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形象生动。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集市的热闹和吸引力,还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心情。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家乡的集市对方圆十几里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3.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第④段详细描写了赶集的场景,包括人群、山路、摊位、商品等。这些描写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集市的概况。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集市的热闹,还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同时,这些描写也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作铺垫。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解析:勤俭持家:选文中提到,过年时母亲不舍得给自己买东西,这反映了她的节俭和持家之道。在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母亲能够精打细算,为家庭节省开支,确保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勤劳能干:文中描述母亲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情景,这体现了她的勤劳和能干。在准备过年的忙碌时期,母亲依然不忘为家人制作新鞋,这种对家庭的付出和关爱令人感动。
温柔慈爱:当“我”赶集回来,母亲从锅里端来预留的热饭,用力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的温柔和慈爱,她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无微不至。
➤参考答案:①从过年时不舍得给自己买东西,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②从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③从母亲给“我”端来热饭、用力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温柔慈爱的人。
5.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选文结尾提到年集已经远离我们,百姓生活变得富足阔气,但年味却越来越淡。这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过年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过年方式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年集、鞭炮、舞狮舞龙等活动逐渐被网购、电话拜年、抢红包等新的过年方式所取代。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新的过年方式更加便捷、高效,能够让人们跨越时空的限制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共享新年的喜悦。消极的一面是,传统的年味和习俗在慢慢消失,人们可能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传承。因此这种变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虽然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但新的年味和文化正在形成和发展。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拥抱这种变化,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可以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来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年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过年,使我们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