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李德霞《马兰花》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B |
三孬告诉马兰花麻婶住院,并让她跟麻婶的女儿说麻婶借钱的事,只是在提醒马兰花,并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 | 得知麻婶住院的消息,“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可见马兰花只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
C | D |
文中反复描写马兰花的丈夫对妻子不提六百块钱的不满和愤怒,暗含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一丝担忧。 | 马兰花的丈夫最后有“系着围裙”“挠挠头,嘿嘿一笑”等动作,可见他对自己之前的言行感到了愧疚和尴尬。 |
→答案解析:A项:三孬告诉马兰花麻婶住院,并让她跟麻婶的女儿说麻婶借钱的事。从文中可以看出,三孬确实是在提醒马兰花,希望她能尽快处理这件事,以免日后产生麻烦。三孬并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因此A项理解正确。
B项:得知麻婶住院的消息,“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这里不仅体现了马兰花对麻婶病情的担忧,还隐含了她对麻婶借钱未还这一事实的牵挂。但选项中只提到了马兰花担心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忽略了她对麻婶病情的担忧,因此B项理解不全面,判断为错误。
C项:文中反复描写马兰花的丈夫对妻子不提六百块钱的不满和愤怒,这种情绪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观念和情感关系的复杂性。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暗含了对“人情冷暖”的一丝担忧,因此C项理解正确。
D项:马兰花的丈夫最后有“系着围裙”“挠挠头,嘿嘿一笑”等动作,这些动作描写了他内心的变化和态度的转变。从之前的愤怒和不满,到现在的愧疚和尴尬,这些变化都体现在了他的动作上。因此D项理解正确。
➤参考答案:B
2.请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内容。
开端:马兰花得知麻婶住院,忧民概括,决定去探望→发展: →高潮: →结局:马兰花被麻婶女儿的回报感动。
→答案解析:开端:马兰花得知麻婶住院,忧心忡忡,决定去探望。
发展:麻婶病危,马兰花探病时不提借钱一事。这里体现了马兰花的善良和体贴,她不愿意在麻婶病重时提及债务问题,以免给麻婶增加心理负担。
高潮:麻婶的女儿得知母亲借钱一事,主动还钱并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这一情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展现了麻婶女儿的诚信和善良,也体现了马兰花与麻婶一家之间的深厚情谊。
结局:马兰花被麻婶女儿的回报感动。这一结局既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也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善良和诚信终将得到回报。
➤参考答案:麻婶病危,马兰花探病,不提借钱一事;麻婶的女儿得知母亲借钱一事,主动还钱并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
3.马兰花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解析:朴实善良:从马兰花得知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人。她不仅担心麻婶的病情,还亲自去医院探望,体现了她对麻婶的关心和尊重。
善解人意:在探望麻婶时,马兰花没有提及借钱一事,而是选择了安慰和陪伴。这体现了她的善解人意和体贴入微,她不愿意在麻婶病重时给她增添额外的压力。
做人有原则,立场坚定:即使丈夫因为六百元钱耿耿于怀,马兰花也坚持不问麻婶的女儿要钱。这体现了她的做人原则和立场坚定,她不愿意因为金钱而破坏与麻婶一家之间的情谊和信任。
➤参考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心中牵挂,并到医院探望。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③做人有原则,立场坚定。即使丈夫为了六百元钱耿耿于怀,也坚持不问麻婶的女儿要钱。
4.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文中画线的两处马兰花的心理活动。
→答案解析:第一处:
(我)也知道麻婶欠我们的钱,可是麻婶当时危在旦夕,我怎么能去要钱呢?况且麻婶一直对我也多有照顾啊!这句话体现了马兰花在探望麻婶时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她既想追回欠款,又不愿意在麻婶病重时提及此事。同时,她也感激麻婶过去的照顾和帮助,因此选择了沉默和陪伴。
第二处:
可怜麻婶就这么走了,麻婶的女儿真是有情有义的好人啊!真得感谢麻婶的女儿!这句话体现了马兰花在得知麻婶去世后的内心感受。她对麻婶的去世感到惋惜和悲痛,同时对麻婶女儿的诚信和善良表示赞赏和感激。她认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并感谢她主动还钱和借房子给自家。这种感激之情也体现了马兰花的善良和宽容。
➤参考答案:第一处:我也知道麻婶欠我们的钱,可是麻婶当时危在旦夕,我怎么能去要钱呢?况且麻婶一直对我也多有照顾啊!
第二处:可怜麻婶就这么走了,麻婶的女儿真是有情有义的好人啊!真得感谢麻婶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