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阅读理解 > 正文

绝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5-02-06 12:53:35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阅读下面《绝桥》原文,完成后边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绝桥》原文

《绝桥》原文2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4352.png

  →答案解析:抓住关键句子概括第(1)段“那年汤连池之父收购药材时,落入唐河而死。汤连池悲恸欲绝,便变卖家产,要在河上造桥”可概括为父亲落河而死,汤连池变卖家产造桥。结合第②-④段句中"汤连池不到百年,日本人打进来了,炮火渐渐逼近了唐河……汤云龙在桥上布置炸药,几度爆破,那桥竟稳固得坚不可摧”可概括为:日军逼近,汤云龙爆破石桥未遂;

  第③段“次日黄昏,汤连池呆呆地看着日本人的队伍开上桥来,远远望去,太阳旗下,一支黄蛇样的队伍,游上了石桥。汤连池慨然长叹”,由此可概括为:日军上桥,汤连池慨然长叹;

  第(9)段"汤连池一双老眼,赤赤的,一双枯手,抖抖地点燃了药线,药线像一条受惊的红蛇,急急地向桥中移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那石桥就飞了起来,石桥上的黄蛇也飞了起来,无影无踪了。硝烟散尽了。大石桥没有了,汤连池不见了,只有唐河水怒吼着,奔腾着。”可概括为:汤连池炸毁石桥,和石桥一起消失了。

  ➤参考答案:汤连池之父落河而死,汤连池变卖家产造桥。汤连池炸毁石桥,和石桥一起消失了。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用“√”“×”表示。

  ①画波浪线句子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了汤连池当时的愤怒之情。_____。

  ②画横线句子既写出了汤连池炸桥的决心,又表现出他面对死亡时的恐惧。“软软”一词将他这种犹豫不决的复杂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_____。

  ③短文最后虽未直接交代汤连池的结局,读者却能猜测到,这样写意味无穷。_____。

  →答案解析:①√。②有误;画横线句子既写出了汤连池炸桥的决心,又表现出他

  的不舍,“软软”一词表现出炸桥这一决定对于汤连池来说十分艰难,将他的复杂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③√。

  ➤参考答案:√;×;√

  3.短文第⑨段描写了汤连池炸桥前夕阳和云层的急剧变化,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绝桥》是当代作家谈歌的“绝”字头小说名篇之一,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普通商人汤连池祖孙三代与一座石桥的故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写出了普通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壮举与民族精神。短文第⑤自然段中“西天之上,一抹斜阳烧得正急,浓浓的云层,千变万化,似奔马,似悬崖,急速地时聚时散。刹那间,奔马扑倒了,悬崖崩塌了。”这些句子首先描述了夕阳和云层的急剧变化和奔马扑倒和悬崖崩塌,通过描写夕阳、云层、奔马、悬崖等自然现象的描表现了汤连池所处的环境的险恶和紧张,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和挑战。通过描写这些自然现象,让读者感受到汤连池面临的压力和决定的重要性,从而可以看出汤连池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坚决和牺牲的决心,以及他对家乡和信仰的忠诚,写作上可以进一步突显了汤连池的英勇形象。

  ➤参考答案:借夕阳和云层急剧变化的样子,衬托出汤连池内心复杂、激烈的情感波动,渲染出悲壮的气氛,更能表现出炸桥这一决定对汤连池来说十分艰难,突出了汤连池为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可贵精神。

  4.课文《桥》和本文都是谈歌的作品,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但人物特点不同。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老支书”和“汤连池”这两个人物形象。

  →答案解析:《桥》和本文这两篇作品都是谈歌的作品,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然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看“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在《桥》这篇课文中,老支书是一个沉着、冷静、有威信的形象。他在洪水来临时,果断地组织村民排队,有序撤离,确保了村民的安全。他还亲自留下值守,最后被洪水淹没,这个情节反映了他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汤连池”是这个本文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抗日英雄,为了保护家人和村庄,他勇敢地炸毁了石桥,阻止了日本人的入侵。他被描绘为一位有决心、有勇气、有忠诚的人物。他为了家乡和信仰的忠诚而英勇抗敌,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总的来说,《桥》和本文中的这两篇作品虽然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但“老支书"和“汤连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却不同。老支书是一个具有责任心和牺牲精神的人物,而汤连池则是一个英勇抗敌的抗日英雄。这些作品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品质,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参考答案:老支书:洪水来袭时镇定地指挥人们撤离,可见其沉稳果决;危险到来时让儿子排在群众之后,可见其大公无私;先让群众撤离,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可见其舍己为人。汤连池:父亲落入唐河而死,便变卖家产造桥,可见其孝顺、善良;孤身炸桥,阻断日本人的军队,可见其深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