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春日上方即事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与解释(王维)

2018-01-02 10:50:47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春日上方即事.jpg

  春日上方即事全文(原文):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春日上方即事全文翻译(译文):

  我喜欢读《高僧传》,也经常翻阅辟谷方。手杖刻成斑鸠的形状,支床用龟壳垫脚,四方安稳。远处的青山映衬着柳色青青,夕阳西下,归鸟藏在雪白的梨花从中。北边的窗户外,桃李已不再那么盛开了,我燃起一炉香片,悠闲地在那坐禅。

  春日上方即事字词句解释(意思):

  高僧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释僧佑所撰《高僧传》十四卷;《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虞孝敬撰《高僧传》六卷、僧慧皎撰《高僧传》十四卷、僧道宗撰《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辟谷: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粱》[集解]引孟诜曰:"青粱米可辟谷。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鸠形将刻杖:汉代对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加优礼,赐以刻有鸠鸟的玉杖,因为鸠是不噎之鸟,希望老人吃饭不噎,健康长寿。鸠形:鸠,鸟名。古为鸠鸽类,种类不一。如雉鸠、祝鸠、斑鸠等,亦有非鸠鸽类而以鸠名的如鸤鸠(布谷)。今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鸠形,《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续汉书·礼仪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以"鸠形"指老年人所用的手杖。

  龟壳用支床:据《史记》记载,南方有老人用龟做床的撑脚,二十多年后,老人死,龟还活着。这里也是取其长寿之意。

  春日上方即事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hào dú gāo sēng zhuàn , shí kàn bì gǔ fāng 。

  jiū xíng jiāng kè zhàng , guī ké yòng zhī chuáng 。

  liǔ sè qīng shān yìng , lí huā xī niǎo cáng 。

  běi chuāng táo lǐ xià , xián zuò dàn fén xiāng 。

  春日上方即事赏析(鉴赏):

  诗的头两句表达了诗人不仅从理论上学习高僧的传纪,还以他们为榜样,从实践上不断练习。

  其次两句具有一定寓意,意为身体瘦削如斑鸠形状,但心地安静如老龟。

  再次两句也具有一定寓意,采用了“倒序”的方法,表示周围满目绿色,但太阳下山了,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易》说法,诗人也注意到鸟儿开始休息了,寓意着心灵的安宁,不再到处飞翔。

  最后两句,个人认为诗人是坐在室内坐禅的。他透过北窗,发现之前盛开的桃李已经开始渐渐衰落了,外面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没有永恒的,诗人更坚定信心,燃起一炉香片坐禅,追求那种永恒的如青山般的精神境界。这里也就突出了佛教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这个季节是梨花盛开的季节,当是三月底四月初的样子,而之前盛开的桃李渐渐湮灭,就如同世俗人所追求的物质,荣华富贵等,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诗人在这里采集了自然元素,通过它们的对比,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一种佛理。

  王维的诗歌经常带有画意,比如这首诗里,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就如同一幅画面。从空间上,远处的青山,天上的夕阳再到山前的柳树,梨花和屋外的桃李等,距离变化幅度大而有层次;从颜色上,也可以想象晚霞的灿烂浓烈,柳树的嫩绿摇摆,梨花的素洁高雅,桃李的一点粉紫。颜色很丰富,很饱满。与之产生对比的则是,诗人的静定,屋内陈设没有描述,也许有些陈设值得描写,也许这些陈设不亚于屋外的花样风景,但诗人只是重点勾出一笔“焚香”,可见诗人眼里,色即是空。尤其对比屋外的纷尘热闹嘈杂,更显得屋内的香烟缭绕的仙境。

  该诗记载了诗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好佛绝非虚言。末句说"闲坐但焚香",显然是坐禅。《五灯会元》卷一记载迦叶的事迹说:"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可见禅要有切身体验,注重亲自证悟,所以坐禅也是必要的,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不就是"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南宗禅兴起以后,强调直指心源,顿悟成佛,对于坐禅,往往只视为一种手段,而并不认为有多重要,惠能就说过"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的话。诗人王维虽然对南宗禅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也并不否定北宗的禅定功夫。

  《旧唐书》卷一九零《王维传》中说他"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就是对他的生活状态的形象说明。他在诗歌中或者叙述自己"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六首》之三),或者称道友人"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过福禅师兰若》),并赞成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济州过赵叟家宴》);"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轻阴阁小雨,深院昼庸开"《书事》,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