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辋川作拼音版注音:(guī wǎng chuān zuò)
gǔ kǒu shū zhōng dòng , yú qiáo shāo yù xī 。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yōu rán yuǎn shān mù , dú xiàng bái yún guī 。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líng màn ruò nán dìng , yáng huā qīng yì fēi 。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dōng gāo chūn cǎo sè , chóu chàng yǎn chái fēi 。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归辋川作翻译:
钟声在辋川谷口响起,那清亮的钟声让整个谷口仿佛都被震颤得要轻轻跃动起来了。抬头望去,只见山上的打柴人、水畔的捕鱼人渐渐显少了,远处的山峦则渐渐笼罩在暮色之中了,而诗人便在这苍凉的暮色中,独自向白云飘飞处的家园归去……
途中诗人看到水中菱角那长长的蔓儿在水波之中东飘一下,西晃一下,无法让自己的茎叶稳定下来;还有那轻飘飘的杨花在风中不停地飞舞着、回旋着……这杨花能够如此旋舞不已,不就是因为它的轻吗?
不知那菱蔓与杨花触动了诗人怎样的难言之悲,诗人又将眼光投向东边的水畔高地之上。那里,春草一片,呈暗绿之色。
这黄昏时分的春草再次碰触到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了吗?
不知道。只是,诗人满怀失意关上了辋川的柴门……
归辋川作赏析: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