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与阅读答案(杜甫)

2017-12-25 09:20:11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咏怀古迹其三.jpg

  咏怀古迹其三全文(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全文翻译(意思):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明妃生活在的山村。

  她一别汉宫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只有昭君的魂能够月夜归来。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字词句解释(意思):

  明妃:指王昭君,名嫱(音qiáng)。

  去:离开。

  朔漠:北方大沙漠。

  省:曾经。

  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咏怀古迹其三全文拼音版注释: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yī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 huán pèi kōng guī yè yuè hún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qiān zǎi pí pá zuò hú yǔ , 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全文鉴赏):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这是《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亦与此意相接近。究竟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