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语文基础 > 正文

相和歌辞·采莲归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字词解释(王勃)

2018-01-13 19:11:12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相和歌辞·采莲归.jpg

  相和歌辞·采莲归全文(原文):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相和歌辞·采莲归字词句解释(翻译):

  (1)采莲归:采莲归来。芙蓉衣:荷花作的衣服。绣着芙蓉花的上衣。绿水湿透芙蓉衣也。秋风起浪:秋风掀起浪花。凫雁飞:凫水的大雁惊飞。

  (2)桂棹:桂木制的船棹。棹,长的船桨。《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兰桡ráo:小舟的美称。木兰木的桨。桡,桨,楫。下:顺流而下。长浦:长长的江口。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裙。玉腕:洁白温润如玉的手腕。亦借指手。轻橹:轻快的船橹。橹,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叶屿:树叶遮蔽的岛屿。花潭:开满花朵的潭水。极望:远望,尽目力所及。平:平静。平坦。尽平。江讴:江南的讴歌。旧指江浙一带的民间歌曲。越吹:越地的吹奏乐。相思苦:相思的愁苦。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3)相思苦:相思的愁苦。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佳期:佳人期会。《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后用以指男女约会的日期。驻:驻留。驻停。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征夫:远征之夫婿。征战之人。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犹未还:还没有归还。犹,还。尚且。江南:长江之南地区。采莲:采集莲蓬莲子。今已暮:今天已经天晚。

  (4)今渠:今日的渠辈。今日的人。渠,<</FONT>吴方言>他。那必:哪里必须。犹何必。尽:都是。尽数。倡家:吟唱礼歌人之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后指娼妓之家。说明她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征夫。官道:大道。国家级公路。把:<</FONT>方言>把控,把玩。把持。手执。桑叶:桑树也。可养蚕。也不会像采桑女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有等待之苦。何如:何似,比……怎么样。不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采莲花:采摘莲花。莲花,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FONT>双关>恋惜之花也。寄情与莲花也。

  (5)复:又。再。花叶:莲花和莲叶。喻美女和郎君。何:何其。多么。重叠: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茂密也。喻紧密相拥也。叶翠:莲叶翠绿。本羞眉:原本就羞煞蛾眉。花红:莲花绯红。强如颊:强似美人的嫩红面颊。荷花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荷叶虽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虽红但赛不过自己的面颊。

  (6)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妻子称自己的丈夫。后指美女。兹zī:此。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别离时:分别离开的时刻。牵花:牵扯莲花。怜:怜惜。恋惜。相恋。共蒂:共生一蒂的莲花。并蒂莲。折藕:折断莲藕。爱:爱戴。恋爱。莲丝:莲藕的粘丝。<</FONT>双关>恋爱的情思。故情:故旧的情意。原配故人的情意。何处所:在什么处所。无有处所。新物:新生的事物。新人的物件。徒:徒然。空自。华滋:华丽地滋生。润泽。形容容色丰美滋润。不惜:不顾惜;不吝惜。南津:南面的渡口。有说'西津'。交佩:谓左右佩带。给郑交甫的佩带,指汉皋神女解佩赠郑交甫的故事。解:解下佩带。还羞:还羞愧于。北海: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郡名。汉景帝中元二年置。治所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东汉改为北海国,移治剧(今寿光县东南)。光武侄兴曾封为北海王,故称北海。雁书:大雁捎带的书信。指书信。这里用的是苏武的典故,意谓路途遥远,音书不能早日顺利到达。

  (7)有节:有节奏。夜未歇:夜晚没有停歇息止。正逢:正好逢遇。恰逢。浩荡:水壮阔貌。广大旷远。又值:又恰值。又正好遇到。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流连;留恋。

  (8)莲浦夜相逢:有说'徘徊莲浦夜相逢'。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流连;留恋。莲浦,采莲的江口。夜相逢:(吴姬越女)夜里相互逢遇。吴姬:吴地的歌姬。吴国的姬妾。越女:越地的女子。越国的美女。多时指西施。何:何其,多么。丰茸:丰满嫩柔。繁密茂盛。指繁茂的草木。茸,细柔的毛、发。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共问:共同询问。寒江:寒冷的江水。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征客:远征作客他乡的人。关山:关隘山岭。更几重:更有多少层。更替了几重。

  沌意:这是一曲典型的魏晋大曲格式的诗歌。一解为艳,大曲的开篇,由楚国的艳曲充任。二至六解为主曲,由中原乐曲充任。七八解是大曲的趋和乱,由吴地歌曲或中原乐曲充任。

  相和歌辞·采莲归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cǎi lián guī ,lǜ shuǐ fú róng yī ,qiū fēng qǐ làng fú yàn fēi 。

  guì zhào lán ráo xià zhǎng pǔ ,luó qún yù wàn yáo qīng lǔ 。

  yè yǔ huā tán jí wàng píng ,jiāng ōu yuè chuī xiàng sī kǔ 。

  xiàng sī kǔ ,jiā qī bú kě zhù 。

  sāi wài zhēng fū yóu wèi hái ,jiāng nán cǎi lián jīn yǐ mù 。

  jīn yǐ mù ,zhāi lián huā ,jīn qú nà bì jìn chàng jiā 。

  guān dào chéng nán bǎ sāng yè ,hé rú jiāng shàng cǎi lián huā 。

  lián huā fù lián huā ,huā yè hé zhòng dié 。

  yè cuì běn xiū méi ,huā hóng qiáng rú jiá 。

  jiā rén bú zī qī ,chàng wàng bié lí shí 。

  qiān huā lián gòng dì ,shé ǒu ài lián sī 。

  gù qíng hé chù suǒ ,xīn wù tú huá zī 。

  bú xī nán jīn jiāo pèi jiě ,hái xiū běi hǎi yàn shū chí 。

  cǎi lián gē yǒu jiē ,cǎi lián yè wèi xiē 。

  zhèng féng hào dàng jiāng shàng fēng ,yòu zhí pái huái jiāng shàng yuè 。

  lián pǔ yè xiàng féng ,wú jī yuè nǚ hé fēng róng 。

  gòng wèn hán jiāng qiān lǐ wài ,zhēng kè guān shān lù jǐ zhòng 。

  相和歌辞·采莲归赏析(鉴赏):

  王勃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骈文艺术风格(对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韵谐美,无论押韵还是句内宫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贴切,做到典事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谐调;熟用隔对,把四六句型作为主要句型运用,并巧用长短句的交错变化,同时注以散行之气,使文章于凝炼中见流畅),但又注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于是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初唐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表现人品。具体表现为:他在赋中表露出急于人世的心理。当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时,他则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如《春思赋》和《采莲赋》。王勃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绘画美、充满豪放壮大气势,如《游山庙序》;赠序则视野开阔、谚足高远、情景交融,文中充满真情实感,如《秋日饯别序》。王勃在辞赋文章写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于议论,哲理深刻,如《滕王阁序》中“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善于抒情,气盛情深,如《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善于描写,形象逼真,如《感兴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缓带,拟贮鸣琴,衣袖阀裁,用安书卷。”善于运用递进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中“况乎泣穷途于白首¨引,白首非临别之秋;嗟歧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

  王勃的文学主张表现为“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则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及其“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学思想虽然直接继承其祖父王通的观点,但他的文学创作则遵循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