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语文基础 > 正文

小学国学常识:帝王的谥号

2017-10-14 09:25:42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帝王的谥号

  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还有三个字的,例如贞惠文子;后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长句的,如明代朱祁镇的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清代努尔哈赤的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庙号

  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以世系为庙号,他自己为始皇,接下为二世、三世。汉代以后承袭了这一制度,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但是也有例外。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