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语文基础 > 正文

小学国学常识:姓名、称谓

2017-10-14 09:25:42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姓的由来

  《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姓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祖先的族号或庙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唐,尧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的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2.以国名地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魏、韩、赵、秦、蔡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动植物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柳、花等。

  4.以官职为姓。古代官职有如司马、司徒、帅、尉等,担当这些职务的人的后代便取这些冠名为姓。

  5.以职业技艺命氏。以职业为姓的很多,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做皮匠生意的姓韦,铸钟的姓钟,还有陶、屠、巫、卜等。

  6.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名和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过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却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

  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

  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唐伯虎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

  谥号

  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8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