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淡淡的深情》一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目!
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答案解析:上学那天:母亲淡淡地送“我”出门:根据文章第②段描述,母亲在送“我”上学的那天,表现得很决断,转身就走,只留给“我”一个淡淡的背影,因此可以填写“母亲淡淡地送‘我’出门”。
大学四年:“我”回忆有关母亲的往事。
结婚以后:母亲询问“我”,妻子是否舍得炒肉给“我”吃:根据文章第⑤段描述,母亲在“我”结婚后探望父母时,悄悄询问“我”妻子是否舍得炒一顿肉让“我”吃,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深深牵挂和思念,因此可以填写“母亲询问‘我’,妻子是否舍得炒肉给‘我’吃”。
小有成就:母亲转述了父亲的话让“我”震惊。
➤参考答案:母亲淡淡地送“我”出门;母亲询问“我”,妻子是否舍得炒肉给“我”吃。
2.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两处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案解析:第一处对比:文章第①段中,将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与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进行对比。:这一对比突出了母亲性格的内敛和深沉。与父亲的张扬和兴奋相比,母亲对儿子的成就虽然内心感到自豪,但表面上却表现得非常冷静和克制。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之深沉和不易察觉。
第二处对比:文章第②③段中,将其他父母在送孩子入学时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这一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之特别。其他父母在送孩子入学时都表现得非常不舍和担忧,而母亲却表现得非常冷静和决断。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母亲性格的坚强和独立,也反映了她对儿子的信任和放心。
➤参考答案:①第①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之情不易被发觉。②第②③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子之情。③将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和“我”上大学后,母亲做了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进行对比,体现了母亲对“我”内敛而深沉的爱。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
→答案解析: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母亲“笑骂”的神态表现出她对儿子的亲昵和疼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而“巴掌扬起来要打”的动作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氛围的紧张感。然而,“落下来却极轻”这一转折则瞬间打破了紧张感,让人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整个描写过程既生动又细腻,让人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幕并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参考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母亲“笑骂”的神态及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
4.文章结尾写道:“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象地描述母亲对儿子的爱。平静的水面代表着母亲表面上对儿子的冷静和克制态度;而深处的激流则代表着母亲内心深处对儿子的强烈关爱和牵挂。这种爱虽然不易被察觉,但却像激流一样汹涌澎湃、无法抑制。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母亲对儿子的内敛而深沉的爱——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间。通过这一比喻手法,作者成功地传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并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参考答案:“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表达出母亲淡淡的深情,既收束了全文,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