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骆驼祥子》节选,完成后边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1.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这种描写的作用是_____。
→答案解析:描写方法: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气的突变、风雨的交加,以及环境的恶劣。
作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起着多重作用。在此处,它首先渲染了天气的恶劣,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突变的气候。其次,这种描写凸显了雨势浩大,增强了文本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最后,通过刻画人力车夫祥子在这样的天气下工作的辛苦,环境描写凸显了祥子的艰辛生活,为后文祥子的遭遇做了铺垫,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渲染了天气的恶劣,凸显了雨势浩大,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
2.仔细品读画线句,从“ ”这个动作中,可以读出坐车人是一个 的人。
→答案解析:动作分析:画线句中的“跺着脚”是一个典型的动作描写。这个动作表现出坐车人在面对恶劣天气和祥子的困境时,不仅没有丝毫的同情和关心,反而显得急躁和不耐烦。
人物形象:从“跺着脚”这个动作中,可以读出坐车人是一个没有同情心、冷漠无情且自私的人。他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祥子的死活和感受,这种形象与祥子的善良和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答案:跺着脚;没有同情心,冷漠无情、自私等
3.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是: 。
→答案解析:比喻手法: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树叶在风雨中摇曳不定,随时可能飘落,这种形象与祥子当时的处境非常相似。
表达效果: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祥子当时全身哆嗦、无助的状况,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祥子的痛苦和绝望。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让读者在同情祥子的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语双关,既写祥子当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