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奢望:_____。
②大相径庭:_____。
→答案解析:①奢望:过高地希望。②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参考答案:过高地希望。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2.第③自然段采用了 的叙述方式,其作用是 。
→答案解析: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第③自然段采用了插叙。其作用是:①交代了腊八节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参考答案:插叙;交代了腊八粥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
3.赏析下列句子。
①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②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
→答案解析:①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孩子)的关爱之情。②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
➤参考答案:①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的关爱之情。②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
4.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解析: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①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②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参考答案: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5.文中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链接材料]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答案解析: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拿来对比的文章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集中起来,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相同点:①都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好看、好闻、好吃);②都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
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而《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另一方面“吃起来却没个够”(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不同。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而《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另一方面“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