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阅读理解 > 正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

2024-02-16 11:36:3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1).webp

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webp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见如故:           

  万念俱灰:           

  →答案解析:考查了词语解释。结合“祝英台和梁山伯互相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可知,“一见如故”指的是初次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样。结合“梁山伯回到家中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可知,“万念俱灰”意思是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

  ➤参考答案:初次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样;所有的想法和念头都已经灰飞烟灭

  2.用关键词,梳理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

  别亲赴杭去求学→                      →提亲遇阻楼台会→                      

  →答案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②自然段“去杭州的路上,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弟”可概括为:路遇相识拜兄弟。根据第④自然段内容可知,主要写了:书院离别定终身。根据第⑤自然段“梁山伯回到家中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可以概括为:梁山伯抱憾病逝。根据最后①自然段内容可以概括为:英台哭坟两人化蝶。

  ➤参考答案:路遇相识拜兄弟;书院离别定终身;梁山伯抱憾病逝;英台哭坟两人化蝶

  3.祝英台为什么要去杭州读书?(_____)

  A.因为她贪玩任性。

  B.因为她喜欢梁山伯。

  C.因为她不愿听任父母包办婚姻。

  D.因为她聪明好学,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

  →答案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第①段句子“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仅美丽,而且十分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她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可知,祝英台想要去杭州读书是因为她聪明好学,不愿意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

  ➤参考答案:D。

  4.下面对这个故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这个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婉爱情。

  B.梁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C.化蝶的结局象征梁祝冲破了封建之茧的束缚,自由地飞向幸福的彼岸。

  D.故事中的祝英台反抗父母、十分任性,不值得赞扬。

  →答案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故事中的祝英台反抗父母并不是为了自己任性的行为,而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和婚姻自由。因此,选项D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参考答案:D。

  5.“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和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联系全文,想想此时祝英台的心情如何?想象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答案解析:考查了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结合文中第⑥段句子:她套上红衣红裙,走上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由此可知,祝英台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内心应该是悲痛欲绝的。她当时可能会想:既然生不能在一起,那我们就死后在一起吧!

  ➤参考答案:她内心应该是悲痛欲绝的。她当时可能会想:既然生不能在一起,那我们就死后在一起吧!

  6.李华在复述这个故事时,想要更多地体现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时,结下的深厚情谊,他应该对第_____段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可以添加一些内容,如:           

  →答案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李华在复述这个故事时,想更多地体现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时结下的深厚情谊,他可以对第③段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例如,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来描述两人在一起学习的情景,如他们如何互相帮助、探讨学问、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等。这些细节能够展现出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友情,使故事更加感人。

  ➤参考答案:三;他们如何互相帮助、探讨学问、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梁山伯与祝英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