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主要讲谁的少年事( )
A.儿子
B.“我”
C.爸爸
D.爷爷
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本文主要叙述的是“我”的少年事,文章第二段的叙述引起了下文内容,及叙述了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文中爸爸的少年事则是文中的插叙部分。
2.对文章第2自然段中“走正路”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不读闲书
B.不能“窃行”
C.读书成才
D.自赚学费
答案:C
本题解析:考理解词语含义,结合第四——六自然段的事例,讲述了爸爸通过他少年时代的经历告诉我道理,用他的行动,让我明白,怎样能更好读书成才。选项C正确。选项ABD在文章中没有体现。
3.爸爸意外给“我”三元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爸爸觉得花三元钱买一本书不贵。
B.爸爸觉得读课外书对“我”学习有益。
C.爸爸觉得文学月刊内容生动有趣。
D.爸爸觉得“我”说了实话值得表扬。
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先定位原文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结合联系上文内容“我怯生生地答:‘对写作文有好处!’”和下文内容“爸爸渐渐晓得了,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可知爸爸觉得读课外书对“我”学习有益,所以给了我钱,本题选项B正确。
4.“爸爸坚持用自己的爱心和财力,为我的人生增加一根‘吸氧管’”,这里的“吸氧管”指的是什么( )
A.报刊
B.泥球
C.弹弓
D.窗子
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理解句子和分析关键词语。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结合上文内容“爸爸渐渐晓得了,阅读报刊也是一种学习”可知,这里的“吸氧管”指报刊。
5.文中,儿子少年的境况与爸爸乃至“我”都大不相同了,关于“大不相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儿子学习的条件更加优越。
B.儿子学习的渠道更加丰富。
C.“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包容。
D.“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放任。
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第九自然段中“爸爸少年时没见过的刊物,我少年时没见过的电视,在他少年时都成了常见之物”可知,这里的“不同”指条件、学习渠道的不同,而文章内容“由于生活的教诲,我要比爸爸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少了些偏狭”也可以分析出,“我”的教育方式更加包容,选项ABC正确。文中没有显示出“我”的教育方式更加放任,此选项说法错误。
6.“‘我’的身心在父亲温馨呵护下,始终热烘烘暖洋洋的”,请联系上下文想想爸爸会怎样对“我”进行温馨的呵护,写下来。(字数30字左右)
答案:建议:可以从爸爸不反对我看课外书、对我生活关心、改变教育方式、融洽父子关系增进感情等角度展开联想,做到语句通顺、联想合理即可得满分。
从此,爸爸不再反对“我”看课外书,还给“找”买书,陪“我”读书,一起聊读书的事。
本题解析: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爸爸不反对我看课外书、对我生活关心、改变教育方式、融洽父子关系增进感情等角度展开联想,做到语句通顺、联想合理即可得满分。
7.“我”为什么能“从一枚芽苞长成一棵树”?请结合文本内容,至少写出两点原因。
答案:(1)“我”自身的不断努力;(2)爸爸温馨的鼓励与支持;(3)爸爸少年读15的经历激励“我”不断进步。
本题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从“我”的角度和“爸爸”的角度进行叙述,突出“我”自身的努力和“爸爸”的鼓励和支持。
8.如果删去文中画线的语句,是否会影响文章对刻画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会。文章画线部分,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更好地刻画出爸爸包容、倾听、变通、严中有爱的形象。
本题解析:考查对文段作用的掌握。可以从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先判断出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接着再写出这样写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