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做有些科目的作业速度很快,轻松自如;而做另一些科目的作业,却总是磨磨蹭蹭,拖拉半天连本子都没打开。
每当这个时候,身为家长的你是不是总是火冒三丈——“为什么这么拖拉,不能利索一点?”看到孩子一门功课不行,想方设法地给孩子找老师辅导或者去书店买教辅,加班加点仍然是“老黄牛拉破车”,没多大进步。难道是孩子太笨了?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孩子拖拉或者是孩子太笨了,很可能是孩子偏科的前兆。那小学生偏科,家长怎么办呢?
相关调查显示,约有21%的小学生有偏科现象。专家提醒,孩子的偏科应发现得越早越好。其实,只要正确地引导,找到孩子弱势科目的原因,就可以避免把早期的学科弱势和后进发展成偏科。
要纠正偏科,首先要搞清引起孩子偏科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什么部分学生会产生偏科现象?
一、个人原因
1、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可能受父母、生活环境的影响。
2、有些课目成绩较差久而久之有了厌学、怯学心理。
二、老师因素
有些老师授课方式特别吸引学生,或者某位老师的某些优点很吸引学生,学生一般在该课目上会产生兴趣,投入大量的精力,从而成绩比一般学科较好。
三、学习方法的原因
部分学生在一些课目中学习方法不得当,并且没有老师的引导,家长的更正,越是成绩不好,越是不想学,恶性循环形成后,弱的科目可能会降低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更会在中考中拉低总成绩。
那么对于孩子的偏科,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解决办法
1、别让小学生的自我否定带来偏科问题
某学校的一位教研主任曾碰到一位学生小佳,数学成绩严重拖了她的后腿,四处补课加题海战术,人搞得筋疲力尽,效果也不明显。经过分析后,老师发现小佳并不是逻辑推理能力差,而是形象思维较弱,尤其畏惧几何题,看到题目不是想怎么解决,而是先在内心否定自己,不敢尝试。
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就得出孩子数学不好的结论,送去补课。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孩子给自己扣上“数学就是学不好”的“大帽子”。比如数学学不好的学生,并不完全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弱,有些是因为天生对数字符号不敏感;有些是单纯的粗心;有些是空间想象力不够。其实,家长针对孩子成绩无法提高的不同原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
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带给孩子挫败感,甚至让孩子害怕某一门学科,最终放弃了努力。
2、注意别给小学生偏科的心理暗示
“啊,英语确实太难了”、
“我以前读书时也是作文总是写不好”
……
当你发现孩子偏科的现象时,你是不是会为了给孩子一点鼓励,会告诉孩子你曾经也遇到过跟他同样的困难。如果你想这样说的话,建议你还是咽下这句话,因为对于进入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话很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是偏科的心理认同教育,实际上你暗示的意思是“偏科真没办法纠正”,很可能使孩子的偏科真的纠正不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偏科的原因常常是“觉得这门功课太麻烦”。这和孩子的思想认识和兴趣有关,和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其实并没有关系。其实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如果孩子喜欢某门学科,甚至兴趣很强,就会产生学习动力,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去学这门课,相反,对不喜欢的学科,他们总是显得不够积极,时间长了,偏科现象自然就发生了。
因此,对于因为兴趣、爱好造成偏科的,老师建议,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学好优势科目,另一方面,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在弱势科目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学习中的困难给予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