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遣兴三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2020-02-29 10:14:53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遣兴三首其二拼音版.jpg

  遣兴三首其二拼音版注音:

  gāo qiū dēng sài shān , nán wàng mǎ yì zhōu 。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xiáng lǔ dōng jī hú , zhuàng jiàn jìn bù liú 。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qióng lú mǎng láo luò , shàng yǒu xíng yún chóu 。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lǎo ruò kū dào lù , yuàn wén jiǎ bīng xiū 。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yè zhōng shì fǎn fù , sǐ rén jī rú qiū 。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zhū jiàng yǐ máo tǔ , zài qū shéi yǔ móu 。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遣兴三首其二翻译:

  深秋时节登上寒山,向南遥望马邑州。

  那里居住着归顺的夷人,健壮的男子都被征调东击叛军。

  毡帐荒凉啊人烟稀少,惨淡的愁云掠过马邑的上空。

  老老小小哭于道路,盼望听到战争结束。

  邺城战役唐军失败,死人堆积如同山丘。

  将领们却已封王封侯,有谁为疾行的军队苦心参谋?

  遣兴三首其二赏析:

  写登临望远,有慨于诸将的不能平乱而徒封侯王。仇兆鳌注:“黄希曰:诸将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将军孙守亮等九人为异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为同姓王,是也。”杜甫一直对吐蕃的乘隙犯边表示愤慨,对境内羌女的喜乱、胡儿的贾勇表示担忧,但是,当他耳闻目睹羁縻州之一马邑州中内附的夷民,被调去东征安史叛军,由于将领无能而白白送死,家人哭怨,毡帐萧条,则又无限同情,代为呼吁。古代能这样自觉不自觉地区别对待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各种不同处境的人,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