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拼音版注音:
qū àn shēn tán yī shān sǒu , zhù yǎn kàn gōu bù yí shǒu 。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shì rén yù dé zhī xìng míng , liáng jiǔ wèn tā bù kāi kǒu 。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sǔn pí lì zǐ hé yè yī , xīn wú suǒ yíng shǒu diào jī 。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liào dé gū zhōu wú dìng zhǐ , rì mù chí gān hé chù guī 。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渔父歌翻译:
山叟:住在山中的老翁。
驻眼:凝视;注视。
笋皮:亦作“笋皮”。 笋壳。
笠子:释义为箬笠。
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渔父歌赏析: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