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7 11:37:35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拼音版.jpg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拼音版注音:

  pī guān yù jīng lù , zhù shǎng jīn tái zhǐ 。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

  yì xìng huái jiǔ xiān , liáng chén qīng sì měi 。

  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sōng yín bái yún jì , guì fù qīng xī lǐ 。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

  bié yǒu jiāng hǎi xīn , rì mù qíng hé yǐ 。

  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翻译:

  ①上巳:旧时节日名。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唐朝则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②浮江:浮游江上。

  ③韵得:宴饮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

  ④址:同"址",基址。

  ⑤披观:流览观赏。

  ⑥玉京:指帝都长安。

  ⑦驻赏:停下来观赏。

  ⑧金台:华美的台。

  ⑨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⑩九仙:众仙。《云笈七签》卷三:"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火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⑪良辰:美好的时光。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⑫松吟:松涛声。

  ⑬际:中间。

  ⑭桂馥:桂花飘散芳香。

  ⑮江海:旧时指隐士的居处,此处引申为退隐。《庄子·刻意》:

  "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日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海,一作"汉"。

  ⑯何已: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尽。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赏析: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于沛王府期间所作,他厌于尘俗的烦扰,萌发了隐居之意。诗中极写良辰美景,反衬隐居之心不已。构思奇巧,别有一番情趣。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