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上秋夕闲望全文翻译(译文):
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在渭水边观览风景。
雨后还能看到残阳,树上的蝉都在鸣叫。
遥远的水滨上出现了月亮,孤独的小舟消失在水云间。
鱼人都已经老了,还还能像太公一样悠闲呢。
渭上秋夕闲望字词句解释(意思):
秋夕:阴历的八月十五称为“秋夕”(추석),也就是中国的中秋节。秋夕原指秋天的晚上。
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
登临: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极浦:意思是遥远的水滨。
远烟:远处的云烟。
渭上秋夕闲望赏析(诗歌鉴赏):
魏野(960——1019),为北宋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一生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其诗,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诗风清淡朴实。
大中祥符初(1008),辽国契丹皇帝派使到京都,向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宋真宗感到魏野为其增添了光彩,就请魏野出庄为官。魏野以“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景德三年(1006),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寇准被罢京官后,谪陕州任知州时,曾亲自拜访魏野,这时魏野年近五十,认为自己通晓历史,看透了世态炎凉,他赠诗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
天禧三年(1019)十二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次年正月,皇帝下昭旌表,称他“陕州处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魏野一生清贫,不沦污流,为后人尊崇,曾祀奉于原陕州乡贤祠。他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
渭上秋夕闲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下列对渭上秋夕闲望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B、E)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网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二、渭上秋夕闲望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
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作者: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