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3-29 08:43:43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jpg

  一、《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秋日萧条悲凉之景透露出羁旅行役的苦况。

  二、《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颔联中的两个动词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归字写远处的云彩渐渐地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过字写出稀疏的细雨缓缓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此开阔起来。

  三、《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诗人以到帝乡和梦渔樵相对照,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并非是一个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态。

  四、《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从修辞上来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归字写出来残云对太华山的依恋;

  ②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诗人用残云的归来点染华山,用疏雨的过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山和中条山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静中有动,意趣盎然。

  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并不感兴趣,时刻惦记着去过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意欲归隐的思想感情。

  六、“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归”“过”采用了拟人手法。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诗人的情绪从离愁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七、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八、诗歌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淡泊名利、宁静超脱的隐逸情怀。

  九、《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三、四两句,又见于作者《秋霁潼关驿亭》一诗的颔联,且一字不差,可知是诗人偏爱得意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意境:营造出了清新、阔大的意境

  分析: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你一种清新之感。南望华岳,北眺中条,视野开阔,意境阔大。

  十、“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十一、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十二、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尾联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与故友于他乡相遇,又不得不各自奔波,依依惜别的深情。

  十三、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十四、《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十五、《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间两联对仗是这首五律的精华之所在。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作简要分析。

  景物描写,气象壮阔,雄浑苍茫,笔力雄劲,有高屋建瓴之势;且富有动感,富有变化,富有气势,富有非同寻常的境界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十六、诗人以犹自梦渔樵作结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一感觉?结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志趣?

  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京城在望,明日就到,可诗人却不想升迁,反而想到要去过一种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喜爱自然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