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甘露寺僧舍》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二、《宿甘露寺僧舍》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三、前人评价《宿甘露寺僧舍》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同意。“放入”一词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展现了大江奔腾而来的壮美雄姿,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四、这首诗在表达技巧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你感受最深一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亦可)。前两句实写山峰的云气,山谷的松声,虚写千峰、万壑: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描绘出奇险变幻的景象,激发读者的想象。
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峰”似在枕前,耳边竟有“万壑”哀鸣,浪涛如银山般壮观,江河拍天,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造语夸张,极富画面感,写出了大自然的阔大壮美,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融情于景。云气缭绕,松涛阵阵,长江奔涌澎湃,这些景物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恢弘,诗人豪迈奔放的胸襟和情感融入其中,诗中有画,景中有情,富于感染力。
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上至群山万壑,下至千里大江,近有云气松声,远有长江奔涌,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透露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画面立体生动,引人入胜。
五、赏析《宿甘露寺僧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的第一、二句劈空而起,在夸张、幻想的笔法中融进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势和甘露寺远离红尘的清肃。山顶云气绕寺而飞,疑为从僧房中诗人所倚的枕中所出,触目皆是,伸手可及,令人有将千万山峰揽入胸怀的感觉;松涛在深谷中呼啸升起,细听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过,其声呜咽,令人心颤。诗人写“云气”,写“松声”,正是为了衬托甘露寺的清迈脱俗,而这“云气”又极奇特,仿佛如枕中所出,似云似雾,似真似幻,造成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而“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又不仅仅是夸张与幻想,而是充满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精神。此时之诗人,居高凌视,孤峰独立可统驭万物。可以想象,诗人高居北固山顶,看云气缭绕身旁,千峰仿佛前来亲近,听脚下松涛卷过,万壑似乎低首哀鸣,胸中升起的是一种何等雄迈俊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