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香甜莫过槐花饼》原文,完成后面的阅读理解题!
1.槐花为“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下面是对文中作者回忆内容的概括,请按文章描写的顺序给下面的回忆内容排序。(填序号)
______槐花开放的时节,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______每天放学后,“我”拿着香甜的槐花饼,爬上老槐树,感到无比幸福。
______母亲钩槐花,“我”就捡槐花。
______母亲做槐花饼,“我”来帮忙打下手,然后狼吞虎咽起来。
→答案解析:文中槐花为”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依次是:①槐花开放的时节,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②母亲钩槐花,”我”就捡槐花;③母亲做槐花饼,”我”来帮忙打下手,然后狼吞虎咽起来;④每天放学后,“我“拿着香甜的槐花饼,爬上老槐树,感到无比幸福。
➤参考答案:①、④、②、③
2.选文第1自然段“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句中的“浸”字表现了(______)
A | B |
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 | 槐花浸泡在雨水里散发芬芳。 |
C | D |
槐花开得茂盛,到处都是。 | 槐树特别多,遍及村庄四野。 |
→答案解析:”浸”的意思是:①泡(在液体里)②(液体)渗入。③灌溉。如:一日漫百畦(庄子·天地)④淹没。如: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⑤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浸“在本文的意思是指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联系内容可知”浸”在文中是指.槐花的香气四溢,无处不在。
➤参考答案:A
3.下面动词是从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摘录出来的,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填空。
捋、洗、捞、晾、剁、揉、擀。
这些词语描写出了母亲的 ______,也表现了槐花饼对“我”的巨大______。
→答案解析:”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笨篱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加鸡蛋和盐,我就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忍不住在心里升 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用力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擀成薄饼”可知句中用”捋、洗、捞、晾、剁、揉、擀”等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做槐花饼的过程,体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也从侧面体现了槐花饼对”我”的巨大诱惑力。
➤参考答案: 心灵手巧、诱惑力。
4.(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将本文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对比,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B |
像课文《桂花雨》那样,描写童年的快乐回忆,寄托深情。 | 像课文《落花生》那样,根据事物的特点引发我们思考:做人要勤奋,不要忘记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
C | D |
像课文《白鹭》那样,寓情于物,表达喜爱与赞美之情。 | 像课文《珍珠鸟》那样,写自己对槐花和槐花饼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
→答案解析:本文用了托物抒情的写法,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A
5.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说的“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远,也是从乡村的小路走出来的,生命的根本永远植在故乡。
——选自《又恋乡村》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选自琦君《家乡味》
→答案解析:联系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可知”它”指的是故乡的槐花与槐花饼,”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指的是故乡。游子走得再远,也永远忘不了生育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还有那浓浓的家乡味道。作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它”指的是故乡的槐花与槐花饼,“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指的是故乡。游子走得再远,也永远忘不了生育自己的母亲和故乡,还有那浓浓的家乡味道。作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回忆,表达自己对母亲和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