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阅读理解 > 正文

卢沟桥烽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三)

2025-02-12 10:28:50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阅读短文《卢沟桥烽火》,回答下面题目!

《卢沟桥烽火》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4770.png

  短文是按照_____顺序记叙的。

  →答案解析:结合短文内容,短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首先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挑衅开火欲夺桥;第二天凌晨,守军将士奋力护桥;当天晚上,大刀队员浴血奋战夺回桥;结合短文内容,按照时间进行总结作答。

  ➤参考答案: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偷袭欲夺桥;奋起反击守护桥;当天晚上;时间。

  2.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找出来。

  →答案解析:可以看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句子是“1937年7月7日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些句子表明日本军队是有准备地、带着恶意的目的来到卢沟桥,所谓的“士兵失踪”只是他们发动侵略的借口。

  ➤参考答案:1937年7月7日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3.短文在描写日寇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是“面”,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点”,各选择其中一处摘抄下来,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面:           

  点:            

  好处:            

  →答案解析:描写“面”的句子:“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这个句子从整体上描述了日军和中国守军的交火情况,展现了战斗的规模。描写“点”的句子:“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这个句子聚焦于中国守军个体的战斗动作,突出了个体的英勇。这样描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可以使战斗场景既具有整体的宏大感,又能凸显个体的英雄形象。通过“面”的描写让读者了解战斗的全貌和紧张氛围,通过“点”的描写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参考答案: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点面结合可以使战斗场景既具有整体的宏大感,又能凸显个体的英雄形象。通过“面”的描写让读者了解战斗的全貌和紧张氛围,通过“点”的描写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从第3、4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抗击日寇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中国官兵怎样的精神。

4771.png

  →答案解析:描写动作的句子:“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中国官兵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同仇敌忾的精神。描写语言的句子:“小鬼子,看刀!”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中国官兵对侵略者的愤怒和毫不畏惧的战斗精神。

  ➤参考答案: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同仇敌忾。小鬼子,看刀!;对侵略者的愤怒和毫不畏惧的战斗精神。

  卢沟桥烽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一)

  卢沟桥烽火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