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翻越大雪山》一文,完成下面习题!
1.红一方面军为什么要翻越夹金山?请用文中的话表述。
→答案解析:由第④段“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可知,红军翻越夹金山的原因是: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
➤参考答案: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
2.第⑩段中提到“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请用思维导图梳理出哪些条件体现出了攀登“异常艰难”。
→答案解析:第⑩段中的“异常艰难”可根据以下要点进行梳理:由“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可概括为:山高雪多,空气稀薄。由“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可概括为:天气变幻莫测。由“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可概括为:衣着单薄。
➤参考答案:
3.第⑤段中写战士们受冻的样子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请在文段中找出描写“点”的内容,找出描写“面”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解析:第⑤段描写“点”(可理解为具体描写或详细描写)的句子是'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描写“面”(可理解为概括描写)的句子有“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
作用:对“面”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从整体上了解红军战士把雪山时的艰难状态,对“点”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具体、更真切、更形象地体会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参考答案: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面”的描写让读者整体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的艰难,“点”的描写具体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对抗严寒的不屈形象。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解析:第⑩段的环境描写“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描绘了雪山天晴后的壮丽景象,这是在红军战士爬上雪山之后看到的景象,暗示了工农红军战胜了千难险阻,取得了胜利,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参考答案:第⑩段的环境描写描绘了雪山天晴的景象,暗示了红军克服千难万险,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5.读第⑪段,用《七律·长征》中的两句诗描述这个场景。
→答案解析:《七律·长征》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适合描述第①段“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场景。
➤参考答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请你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设计一座红军战士的雕像,结合文中的语句描述雕像造型。
→答案解析:为夹金山长征纪念馆设计红军战士的雕像,可结合小说第⑥段“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的前进”的感人画面进行雕刻。
➤参考答案:一个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