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但以纪念( )的说法流传最广。
A.屈原
B.伍子胥
C.司马迁
D.曹娥
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传统节日的积累,要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多多积累。
2.《端午日》是按( )顺序描写端午日的活动的。
A.地点变换
B.事情发展
C.内容不同
D.时间先后
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大约上午11点左右”、“赛船过后”等词语中可知,文章写作顺序是时间先手顺序。
3.下面不是茶峒的端午风俗的一项是( )
A.捉鸭子
B.用雄黄蘸酒在额角画王字
C.逛河街
D.划船比赛
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从文章第2、3、4自然段可知,用雄黄蘸酒在额角画王字、划船比赛、捉鸭子是当地的端午风俗。
4.船上鼓手、锣手的主要作用是( )
A | B |
指挥船只进退。 | 调理桨手划桨节拍。 |
C | D |
制造欢乐气氛。 | 为桨手呐喊助威。 |
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从“鼓手和锣手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把锣鼓敲打起来,调理桨手的划桨节拍。”这句话可知,鼓手、锣手的作用是调理桨手划桨节拍。
5.《端午日》画线的三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答案:这三个句子都有“莫不”这个词,都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我从中读出茶峒人人参与端午活动的场景,为下龙舟竞赛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仔细分析三句话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这三个句子都有“莫不”这个词,都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我从中读出茶峒人人参与端午活动的场景,为下龙舟竞赛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6.《端午日》详写了哪个场景?略写了哪个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短文详写了茶峒划船比赛的场景,略写了人们自由下水捉鸭子的场景。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写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结合全文的结构可以得出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结构紧凑,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