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教育部在长治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介绍山西长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成效。
山西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张敬平介绍山西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山西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张敬平出席了本场发布会,并将山西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具体文件内容如下:
山西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有关情况
坚持改革创新 破解发展难题 提升治理水平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个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改革信心,把握改革方向,着力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上下功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一是夯实基础,提升保障水平。紧紧围绕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基础教育领域重大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提升基础教育保障水平。2017—2019年建设认定1589所普惠性幼儿园,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城镇地区实行配建学校“交钥匙”计划,增加学位供给,全省所有县区全部消除超大班额,100个县消除大班额。每年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在实施国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省特岗计划,解决非贫困县农村教师短缺问题。600余所优质园帮扶2700余所薄弱园;所有县区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从基本普及、基本均衡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
二是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聚焦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规范公办民办教育秩序,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2020年起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全部实行电脑摇号、随机录取。督促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偏高的县区加快整改。率先在晋中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在40余个县先行试点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基础上,2020年全省全面推开。省级统筹、市县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成熟运行,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困难学生资助、依法管理和监督指导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三是典型引路,提升发展水平。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上下联动、集中发力,推动各级各地破题争先。长治市以“十大行动”为抓手,聚焦群众关切热点和教育改革的难点、痛点,大胆破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发力;晋中市在创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域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运城市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孝义市以现代学校管理改革为牵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芮城县推行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高平市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破解公办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一批批基层典型为全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实践样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日益提升。
下一步,山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深入总结推广长治经验,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出台《山西省基础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四年建设2000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全面改革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系统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规范公办民办教育公平发展,提升现代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推进资源配置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惠及全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