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政策资讯 > 正文

袁昊揭露小升初的内幕(2)

2018-06-05 08:55:29  来源: 小升初网   作者:袁昊 专题:深圳小升初
字号:

7fd8e1dfb978403dadf4502ee922f573.jpg

注:参与高中毕业后生活的调查人数为92人

3361157ad32c4b75b5eb3f9e05c046ff.jpg

不过如果把数据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随着毕业年份越来越晚,学霸学渣之间的生活差距也在随之减小。

在1986~1990毕业的人中,学霸和学渣的评分别是3和1,有2分之差。到了2000年后,这个差距基本已经缩小到0.5分内。再从2010年往后,这个差距已经被拉平了。

4b221fcf349845df9572ca07e0ed4736.jpg

这其中原因之一可以解释为: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分出胜负,甚至还在上大学。但也不失为是对目前就业市场招聘要求改变的一种体现。调查中设置的另外一项问题:“影响您生活最大的几个因素是什么?”的结果也同样支持这个结论, 具体可以看下面的表格。(86~90年毕业、06~10年毕业、15年后毕业的填写人数最多较有代表性)

我们现在的学校来源于工业时期。在那之前,大部分学校都是私塾,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读书。后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岗位,于是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统一的教学方法。做得好,做得快,做得质量高,你就有工作,你就能养家。到了现在,这些人从事的工作,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体力劳动,重复简单的工作。

你说你会编程?可要知道以前的他们造衣服,将来的我们写机器程序,机器再造衣服。你打算跟机器比效率和技巧?我们已经输了。机器的技巧,效率,精确,工作条件等等方面都能轻易超越人类。但是机器在创造、领导、指挥、情感和思想等等方面是很难追上人类的。要想将来不被机器取代,就别打算在知识多少上继续花上你所有时间了。如果你成为学者,那么请在创造新知识上下功夫,而不是积累。

现在“牛娃”一抓一大把,很多人都能拿出来一个还不错的竞赛成绩,添加一些花言巧语,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生”。我们当初培养竞赛为的是什么?特别。现在我觉得不再是这样了。

到底是哪里需要改变?

1教育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

我相信有很多人已经注意到现在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了。但如果要改变现状,应该从哪里改?

我们有很多人都管现在的教育叫做“yìng shì jiào yù”。我以前一直以为是“硬式教育”,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一个演讲,才知道是:“应试教育”。这个词语真的是十分到位。

我们所有学生都得进行考试。我们所有人,无论学生家长老师怕的还是考试。更具体的,入学成绩考试。

为什么压力大?我们作业多课程多。

为什么作业课程多?我们要更好的成绩。

为什么要更好的成绩?为了入学考试。

为什么我们要考杯赛?为了升学。

绝大部分学校,无论公立私立,国内国际,都会有且只有考试成绩一项来决定你能不能入学。有些学校也有设立面试,不过说到底还是考验你的读说、语言能力。别看国际学校都引入了GPA这个概念作为指标之一,(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作业,课堂,出勤)它反映的还是学习一项。

我们做教育仅仅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好成绩就可以了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培养修养、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创造思维和责任担当等等方面吗?但是据我目前所知,没多少学校会把这几个方面作为入学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你没有什么重大违纪,并且通过考试,就录取你。

教育的目标本该是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仅仅提升一个人的学习成绩。

a46ef04207dc4fe2a10407e5fea1b498.jpg

我不否认,采用考试成绩进行选拔是有它的道理的,简单、客观、时间短、成本低。而个人的能力修养难以在几个小时的考试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不过这可以通过另一个方式体现:日常学校行为表现。

我们在一所学校里面要待上几年,它能最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能力以及表现。小组合作中你的职位、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的思想、日常活动中的行为都可以被很清楚的记录下来。

不过现在所记录的只有对你学习的评价和是否有重大违纪,没见过有机会能在个人档案上填上你的其它方面。哪怕写上了,又有多少学校会把这些标准跟成绩并排看呢?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就这样被淹没在了人海中。

那些只专注学习的同学都进了四大名校,备受瞩目,我不甘心啊。只有当大部分学校的入学标准改变,并且足够客观公正,才有更多的人会愿意来注意这一方面。

一个优秀学生必然得拥有一定知识,很多学霸在除学习方面外的一些领域也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我也见过有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只会学习。

2电池式教育还是发电机式教育?

我们缺知识?缺很多,我们不可能知晓人间一切,于是学校家长给予我们以知识。然后我们记住了这些知识,接着只记住了这些知识。

我们学校在给予我们知识的同时,我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听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记。这个方面十分经济有效,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多的知识,简直就是跟培训工人一样: 要求他们快速上岗,就得用这个方法。

在我玩过的一个游戏里面,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有便宜的电池和昂贵的发动机。这两个东西各有各的用途:电池用于简单的,续航短的小单位上。而发电机用在较大,续航长的大单位上。

3eabcdbdc8017d89e73abf4b1f73e4e8.jpg

我们现在的“电池教育”可以最经济便捷地交给我们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且实行起来难度小。而“发电机教育”在相同的时间里面更注重的是你自己创造、钻研、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一定时间后来一场知识竞赛,“电池教育”下的学生定能胜出,但是长远来看,不见得结果还会一样。

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不同教育方法,可能有人适合目前的方式,不过我相信有更多的同学希望能尝试并且适合新的方式。学校不能教给我们所有的知识,将来有不知道多少学术知识,社会经验,人生道理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在我所做的调查中,有一半的高中毕业人士认为,学校应该更多地培训自学能力。

幸好我们还有救。现在这个时代,书籍、互联网就是获取知识相当好的途径。不过书籍网站众多,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很考验个人能力。

以前我们学校有搜索人物生平的作业,于是有同学直接找到百度百科,复制粘贴,一打印交上来。他们学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何况作者有不同的观点,网上信息也有真假,到底听谁的?有时候,我们自己思考得太少了,而选择了简单地接受现有的知识。

3物极必反,越是灌输效果越差

有时候,大人给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再是给予,而是灌输,并不考虑我们的意愿。

以背单词为例,这是许多学生都在被要求进行的一项任务。我来说说以我们的角度来看会怎样:每天背单词好多→我记不住→背单词好没意思→我讨厌背单词→我毕业没人管我了→我再也不背单词了。

要想让我们学习一些东西,请先确保我们愿意去学它。要想让我们更好地去掌握这项技能,请先确保不要扼杀了我们的兴趣。

bdfda563228e4ecbb5d732897adcda02.jpg

同样的原因,导致我们很多中学生不想运动。在学校里,,体育课上干什么?长跑。或者是跳绳、仰卧起坐、体能训练等各种折磨人、费体力的运动。以至于说到运动是什么,我们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运动很累,不是享受,将来我自由了一定再也懒得去运动了。

我们中国将来只打算要长跑运动员?篮球、羽毛球、游泳等等难道就不是运动?其他的运动就不能锻炼你的协调、反应和合作?现在我们所有中学生身后都有一把小皮鞭,它就是赶着你,要你越跑越快。

不光是学校,就连家长也是这样。我见过很多同学,被送到一个其实他们自己并不愿意去的课程,原因就是他们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喜欢这一块,就得让他多去了解、多去体验这个方面。”然后结果是:我们对这个方面更加讨厌了。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他自己不愿意醒来。

可能有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只喜欢打游戏。”我以前在家也这么看待自己,不知道一天还可以干些什么。直到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做了一个猫窝,于是自己去买材料,花了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出来。我家不养猫,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做。有些人的兴趣可能很难找,但是不要放弃。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给我们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买了学位房、上最好的学校、去了最好的培训机构,但是当我们失去兴趣的时候,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不同

我喜欢把我们学生比作一团铁水,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给自己塑型。将来到了社会上,三百六十行,一个萝卜一个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不过我们所有中学生都面临学习大关,于是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个正方体,来通过考试。等到高中毕业,我们可能会发现只有那些最“方”的同学才有条件去继续进行学术类研究。而更多人要选择一些其它的专业,于是就得把自己从一个方金属块再变成其它形状的金属块。

整个教育就像一条流水线,我们所有出来的人都是方形。这样合理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我们不需要都成为学术研究者。我的一秒也是你的一秒,在人生中最平等的就是时间。如果我学习天赋好,而你的学习天赋不如我,那你最好的办法不是费力追上我,而是在其它方面超越我。与其时间在一个不擅长并且不愿意的领域上,倒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到自己愿意且擅长的领域,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出人头地。

我以前的班主任说得很对: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我不是学者,没办法从社会、教育、人类、心理等等专业角度来进行分析。我没办法也没能力进行大规模调查或者跟踪调研,因为我只是一个学生。不过受限于此也得益于此,我才是那个最最接近真实教育的人。哪怕是进校调查,专家也很少能调查出我们真实的情况和看法。我在学校的这几年,换个说法,可以说是我正在进行为期数年的真实实地调研。

一句话:一个好学生是要有好的学习成绩,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