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拼音版注音:
chéng zhōng bào zhú yǐ cán gēng , shuò chuī fān jiāng yì wèi píng 。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duō shì bìn máo suí jié huàn , jìn qíng dēng huǒ xiàng rén míng 。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bǐ liàng jiù suì liáo kān xǐ , liú zhuǎn shū fāng yòu kě jīng 。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míng rì yuè yáng lóu shàng qù , dǎo yān hú wù kàn chūn shēng 。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除夜翻译:
城中的爆竹已经放完了,北风翻腾着江水久久不能消停。经历坎坷双鬓年复一年已经斑白,灯火通明尽情的照亮人们。自己和上一年相比可喜的地方聊聊无几,只是四处流转。明天在登上岳阳楼,遥看小岛上烟雾缭绕寻求春色。
(除夕所闻,城中通宵放爆竹(古人于正月元旦爆竹于庭,以避山臊,以真竹著火爆之。后人卷纸为之,谓之爆仗,见《武林旧事》),已经到残更了,而城外北风吹动江水,涛声澎湃,似有抑愤不平之意。
揽镜一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两年多来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
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差足自慰,但是转念一想。表现出忧喜交错之情。
预想明天元旦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寄托对于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
除夜赏析:
这首诗是陈与义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在岳阳〔今属湖南〕度除夕时所作。自从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攻宋,次年,陷汴京,俘徽、钦二宗北去。这时中原大乱,形势危急。陈与义于靖康元年自陈留(这时他正监陈留酒务)避兵南下,经舞阳、南阳、叶县,又经方城(以上诸地均在今河南境内)、至光化(今属湖北),又入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建炎二年正月,自邓州往房州(州治在今湖北房县),又至均阳(今湖北均县),度石城(今湖北钟祥),至岳阳(以上据胡穉《简斋先生年谱》)。在这三年之中,陈与义饱经 兵乱流离之苦,所以在除夕时作此诗抒怀。
头两句写除夕所闻,城中通宵放爆竹(古人于正月元旦爆竹于庭,以避山臊,以真竹著火爆之。后人卷纸为之,谓之爆仗,见《武林旧事》),已经到残更了,而城外北风吹动江水,涛声澎湃,似有抑愤不平之意。“吹”字读去声。古时音乐之用竽笙箫管者谓之“吹”,后来引申为声响之意。“朔”是北方。“朔吹”即是指北风吹动的声响。“翻” 字用得很生动。
中间两联是抒怀。陈与义这时才三十九岁,并不算老,但是揽镜一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两年多来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都是用含蓄之法。“鬓毛随节换”、“灯火向人明”,本是平常的诗句,但是加上“多事”与“尽情,就把人的感受注入无知的“鬓毛”与“灯火”,显得意思深而句法活了。
第五六两句是说,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差足自慰,但是转念一想,“流转殊方”,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可惊叹。“聊”字与“又” 字互相呼应,表现出忧喜交错之情。末两句换笔换意,宕开去说,预想明天元旦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寄托对于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
前六句情致凄怆,结处转出前景之有望,能有远韵远神。纪昀称赞这首诗是“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致。” 〔纪评《瀛奎律髓》) 这首诗不用华丽辞藻,也无典故,平淡自然,清空如话,但是读起来还是觉得韵味醇厚。陈与义作诗是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追杜甫的。杜甫的七律诗,风格多样,其中即有清空如话的一种,黄、陈也擅长此体。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云: “东阁宫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入自白头。”又如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都是以清空如话见长。陈与义可能受到这一类诗的启发。
纪昀评价这首诗“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致”。“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意未平”是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吃惊。
诗的尾联用虚写的手法,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