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
qiū fēng xī xī chuī wū shān , shàng láo xià láo xiū shuǐ guān 。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wú qiáng chǔ duò qiān bǎi zhàng , nuǎn xiàng chéng dū hán wèi huán 。
吴樯楚舵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
yào lù hé rì bà cháng gān ? zhàn zì qīng qiāng lián bái mán 。
要路何日罢长乾?战自青羌连白蛮。
zhōng bā bù dé xiāo xī hǎo , míng chuán xū gǔ cháng yún jiān 。
中巴不得消息好,瞑传戌鼓长云间。
秋风二首其一注释:
①谢惠连诗:“渐渐振条风。”
②旧注:“上牢巫峡,下牢夷陵。”《十道志》:三峡口地曰峡州。上牢下牢,楚蜀分珍。《月令》:“凉风至,完堤防。”
③成都乃上水,故用百丈以牵舟,若神都,则是下水矣。《唐志》:光宅元年,号东都曰神都。
④《晁错传》:“劲弩长戟,射疏及远。”
⑤《后出师表》:“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水经注》:青衣县,故青衣羌国也,县有蒙山,青衣水所发。考唐时,嘉州本梁青州,州有青衣水。《唐会要》:东谢蛮,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北至白蛮。《唐书·南蛮传》:弄栋蛮,白蛮种也。其部本居弄栋县鄙地,后散居磨些江侧。
⑥《方舆胜览》:《华阳国志》云:刘璋为益州牧,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巴州居其中,为中巴。
⑦云间,言鼓声之高。
秋风二首其一赏析:
此对秋风而伤世乱也。在下四句分截。修关在秋候,故托秋风以起兴。吴樯楚舵,由水关而向成都,秋寒未还,阻於羌蛮之乱也。中巴信急而戌鼓声闻,巫山非安处之地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