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曲拼音版注音:
fān jūn bàng sài yóu , dài mǎ pēn fēng qiū 。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lǎo jiàng chuí jīn jiǎ , yān zhī zhuó jǐn qiú 。
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
diāo gē méng bào wěi , hóng pèi chā láng tóu 。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rì mù tiān shān xià , míng jiā hàn shǐ chóu 。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部落曲翻译:
代马:北地所产良马。代 ,古 代郡 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
锦裘:是指用锦缝制的皮衣。
雕戈:刻绘花纹的戈;精美的戈。
红旆:红旗。
鸣笳:1.笳笛。古管乐器名。 2.吹奏笳笛。
部落曲赏析: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