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赠李十四四首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勃)

2020-02-16 10:57:48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赠李十四四首拼音版.jpg

  赠李十四四首拼音版注音:

  yě kè sī máo yǔ , shān rén ài zhú lín 。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qín zūn wéi dài chù , fēng yuè zì xiāng xún 。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xiǎo jìng piān yí cǎo , kōng tíng bù yàn huā 。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

  píng shēng shī yǔ jiǔ , zì dé huì xiān jiā 。

  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luàn zhú kāi sān jìng , fēi huā mǎn sì lín 。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cóng lái yáng zǐ zhái , bié yǒu shàng xuán rén 。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fēng yán tiáo guì zhěn , yuè jìng yǐn téng bēi 。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

  zhí dāng huā yuàn lǐ , shū zhāi wàng xiǎo kāi 。

  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赠李十四四首翻译:

  我思慕茅草之宅,你喜欢竹林之游。

  我们彼此相待的地方,只有琴和酒;而如有风月美景,自然会相邀同赏。(友人情趣相投,真人生乐事。而只是寄情琴尊风月,又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无奈)

  门前小径偏适宜绿草生长,空阔的院子不满足鲜花烂漫。

  一生都与诗和酒为伍,神仙也自当来相会。(花草相宜之时,当正是气候宜人之春日,而花草诗酒相伴,没有外物羁绊,正是仙家之象。)

  竹林下只开三条路,路旁的花香飞满四邻。

  扬雄家从来门前冷落,只有情趣相同的人会来。(心静似水,从不为外物动心。无论古今,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晚来如此,早先总不免为世情所迷惑,落入忙忙碌碌、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妄求公平之中。)

  何为久留滞。秋霜洗刷天空到边际,雾色弥漫大江到岸边。

  久客的我常怕跟人告别,今天的行船为什么偏偏停留这么久不开动。(惜别之情,常见于不忍离去。此处却责问为何久滞,不到无法忍受离愁别恨不如此。

  赠李十四四首赏析:

  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边月夜图,画面优美迷蒙,让人心醉;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别薛华》,整首诗并不着意抒写惜别之情,而是时时处处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伤之痛。“烟雾”意象在王勃送别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是王勃对前途命运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现,如《秋日别王长史》中“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田野笼罩在浓浓的秋雾中,凄寒而朦胧,远处的山峰在沉沉暮霭中聚敛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雾暮烟中显得隐约迷蒙,似梦似幻。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如《羁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如《郊兴》。同时,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远游山水诗不仅充分展现了奇险壮丽的入蜀途中风光,而且因倾注了郁积之气而尤显深沉悲凉,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