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楫宅拼音版注音:
xián mén qiū cǎo sè , zhōng rì wú chē mǎ 。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kè lái shēn xiàng zhōng , quǎn fèi hán lín xià 。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sàn fà shí wèi zān , dào shū xíng shàng bǎ 。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yǔ wǒ tóng xīn rén , lè dào ān pín zhě 。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yī bà yí chéng zhuó , huán guī luò yáng shè 。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过李楫宅翻译:
李楫:《郎官石柱题名》“司勋员外郎”下列“李楫"名,在崔圆后。“揖”宋蜀本等作“揖”。李揖天宝十五载官延安太守(见颜真卿《颜允减神道碑>),至德年间官户部侍郎、谏议大夫(见<通鉴》至德元载十月、至德二载五月)。岑仲勉云:“揖,石刻从木旁,书本从手作揖,因唐人木、手两旁常通写,非据义无以为别也”。(《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第58页)
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清闲的门庭。
乐道安贫:《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宜城:今湖北宜城南,其地古时出美酒。参见曹植《酒赋》、《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
洛阳社:即洛阳白社。
过李楫宅赏析: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