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王维)

2019-12-25 11:07:35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拼音版.jpg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拼音版注音:

  míng shí jiǔ bù dá , qì zhì yǔ jūn tóng 。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tiān mìng wú yuàn sè , rén shēng yǒu sù fēng 。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niàn jūn fú yī qù , sì hǎi jiāng ān qióng 。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qiū tiān wàn lǐ jìng , rì mù chéng jiāng kōng 。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qīng yè hé yōu yōu , kòu xián míng yuè zhōng 。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hé guāng yú niǎo jì , dàn ěr jiān jiā cóng 。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wú yōng kè zhāo shì , shuāi bìn rì rú péng 。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wán shū àn rén shì , pì lòu yuǎn tiān cōng 。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wēi wù zòng kě cǎi , qí shuí wéi zhì gōng 。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yú yì cóng cǐ qù , guī gēng wéi lǎo nóng 。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翻译:

  ①綦毋:指王维的好友綦毋潜。

  ②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③安穷:安于穷困。唐韩愈《复志赋》:"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

  ④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宋苏轼《前赤壁赋》:"於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⑤顽疏:愚钝而懒散者。这里用作自谦之辞。唐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赏析: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这一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好友归隐,王维赋该诗相送。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从自己和友人的相通之处写起,这样就一下子缩短了心理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劝慰友人要有坦荡的胸襟。但细品味,读者又发现,诗人虽然节制感情,但终不免流露一丝如怨如慕,不绝如缕的无可奈何之情。总之,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如水的秋色,明净的天空,鲜红的落日,辽远的澄江,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友人在悠悠清夜,皎皎月光之下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没有悲喜,没有错愕,有的只是与大自然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和谐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空灵的梦境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最后八句写自己对宦仕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自己不想在这所谓的"昭世"奔走了,已白了双鬓,倦了心灵,官场中的种种手段,自己终究是学不会,也不愿学。"我"离皇帝总是那么远,无人赏识,无人荐举,还是像好友一样归隐田间吧。这样的结尾,既抒发自己的不得意之情,又表明了对友人生活道路的充分肯定。

  王维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笔下,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这首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诗也是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洁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

  这首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空灵的禅意。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融入其中,心无挂碍,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