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
qín dì jiàn bì cǎo , chǔ yáo duì qīng zūn 。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
bǎ jiǔ ěr hé sī , zhè gū tí nán yuán 。
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
yú yù luó fú yǐn , yóu huái míng zhǔ ēn 。
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
chóu chú zǐ gōng liàn , gū fù cāng zhōu yán 。
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
zhōng rán wú xīn yún , hǎi shàng tóng fēi fān 。
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
xiāng qī nǎi bù qiǎn , yōu guì yǒu fāng gēn 。
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其一翻译:
秦地已经是春天,碧草满地,我唱楚谣为你劝酒,一定要干掉这一樽。
你手举酒杯却不饮,你在想什么?在想故乡南园的鹧鸪啼叫?
我想去罗浮山隐居,可是明主的恩情尚未回报,一时间也走不了。
我思想踌躇,还留恋朝廷,辜负我希望隐居的诺言。
但是我毕竟是无心之云,终究要与你海上同飞翔的。
估计我们相会的时间不会太遥远,幽香的桂花树毕竟有自己的芳根沃土,不与小人同污。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其一赏析: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一为五言诗,一为七言诗,表达了兄弟的别情,也透露了作者的心情。
此二诗当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三年)之前,创作时间应该早于《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李白有很多送别诗是对自己的亲戚、家族写的。族弟李襄,生平不详。从诗题看,是作者同王昌龄共同送别族弟李襄离开长安去桂阳隐逸时,每人各作两首诗。
这是一首充满南国情调的作品,也透露了李白的心情。罗浮是晋代葛洪隐居修道的地方,现在广东增城县东有罗浮山。李白表明归隐是长时间的愿望,同时表示眼前归隐不能实现的现实。“犹怀明主恩”表示他忘不了英明的君主对他的恩宠,“踌躇紫宫恋”表示他对宫里的依恋难忘。此外,看来对罗浮似乎有特别的想念。后来,有朋友去此地时,李白不禁透露过去的回忆。从组诗中可知,此时作者虽然有思归心情,但不急迫,也没有明显受排挤的情绪,语言也比较幽默,说明情绪还好。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