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途中述怀拼音版、注释、赏析(李百药)

2019-08-26 09:59:48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途中述怀拼音版.jpg

  途中述怀拼音版注音:

  bó jiē qiān sài běi , tíng bó zhī liáo dōng 。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yī yú hé wéi kè , dú shǒu yún tái zhōng 。

  伊余何为客,独守云台中。

  tú yáo yǐ rì mù , shí tài dào sī qióng 。

  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

  bá xīn bēi àn cǎo , bàn sǐ luò yán tóng 。

  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

  mù sòng héng yáng yàn , qíng shāng jiāng shàng fēng 。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

  fú xī liáng suǒ fú , jīn yě xìn nán tōng 。

  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难通。

  zhàng fū zì yǒu zhì , nìng shāng guān bù gōng 。

  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

  途中述怀注释:

  伯喈(jiē):东汉蔡邕的字。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

  亭伯:东汉崔骃的字。崔骃(?——92),东汉文学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之:往,到。

  伊余:自指,我。

  衡阳雁:衡阳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雁不过衡阳”是古诗词中一个常用的典故。

  途中述怀赏析:

  李百药写过像《奉和初春出游应令》的宫廷诗,但这首《途中述怀》与宫廷诗的全部创作原则相反,李百药在诗里塞进两个与他的情况相近的历史先例,蔡邕的流放和崔骃被窦宪授予位于东北地区的卑职。这两人都是东汉的学者。衡阳传说是大雁南徙之旅的终点。与魏征的《述怀》相较,两首诗都结束于原则的肯定和道德的决心。李百药说: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魏征说: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两首诗在运用历史典范及风景描写方面也是相似的。这是李百药在放逐和逆境里所写的诗歌。可见他在失意的时候常写出脱离宫廷风格和惯例的自我表现的诗。

  李百药在隋末写于南方的诗篇,语调和风格都与魏征的《述怀》及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十分接近。隋炀帝厌恶李百药,给了他一个处于偏远南方的官职。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诗人被贬逐南方时,比魏征的《述怀》早了十多年。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诗人,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博学好文,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撰写《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谥号康公,归葬于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安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