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雾诗拼音版注音:
sān chén shēng yuǎn wù , wǔ lǐ àn chéng yīn 。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
cóng fēng yí xì yǔ , yìng rì sì yóu chén 。
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zhà ruò fēi yān sàn , shí rú jiā qì xīn 。
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
bù fáng míng shù niǎo , shí bì zhāi huā rén 。
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咏雾诗注释:
①“三晨”句:《帝王世记》载,黄帝于时天大雾三日。此句意为:大雾弥漫了三个时日。
②“五里”句:五里外的城门也被浓雾所笼罩。闉:古代城门。
③“从风”二句:日光下,随风飘洒的烟雾,宛如濛濛细雨,又似浮游于空气中的微尘。
④“乍若”二句:忽然像飞烟一般散开,不时给人以新春怡人的惊喜。乍:忽然、突然。
⑤“不妨”二句:透过薄雾,可看到鸟在树上鸣叫,而雾的时浓时淡,也使得摘花的美女时隐时现。
咏雾诗赏析: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这里用了两个关于雾的典故。《帝王世记》载,黄帝于时天大雾三日;《后汉书》载,张凯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咏物诗常引用有关故事,使得文字来得典雅些,这里的意思也无非的说雾很大,持续时间长,流布地区广。下面是对雾的具体描写。“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这两句是写雾随风飘洒及映照日光情况。“疑似雨”,可以想见其形,还可以觉着有一种湿润感,似乎还能听到沙沙的声响。“游似尘”,有如日影中看飞尘,微小的颗粒都显得很清晰,而且还能感到辉光的闪烁。这两句写变化的情状。雾总是飘忽不定、变灭斯须的。“乍”,刚。“时”,即时不时的意思。两句写道,刚刚像飞烟一般突然消散,一会儿又像春气一样勃然而兴。前一句容易使人想起长烟一空情景,后一句又叫人想起春日佳气多。真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上面四句都是比喻,下面运用映衬的写法。“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不妨”、“时蔽”,还写雾的时淡、时浓,写进“鸣树鸟”、“摘花人”,就使得这雾景显得更美丽、更动人了。透过薄雾,看到好鸟鸣树;雾的时浓时淡,见得摘花美女时隐时现。这如梦如幻的情景,该会引发人们多少美好的意兴和想象。如果说上面咏雾是轻描淡写,后面这两句就是绝妙的彩绘了。
这首诗写雾,形象逼真而活脱,传出了雾的形态美、意境美,亦传出了观赏者的兴致。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仅要能摹形象物,更要能缘情传神,此诗差可近之。作者还有一首同题作(“晓梅晦阶前”),就显得不及这首了。这首五言八句,对仗工整,平仄的变换除一、二联间失联之外,皆合乎近体格律。章法上首末二联用赋,中间二联用比,这种“一、二、一”的结构,也是后来律诗的常格。这首诗反映出五言律诗渐趋完整的轨迹。
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 ),即梁元帝(552年―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母为阮令嬴。
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526年出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行事。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兄长、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拒绝返回建康的建议,于江陵即帝位。
萧绎即帝位之后,派兵往益州消灭擅自称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等率军五万进攻江陵。萧绎战败投降,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
萧绎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