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拼音版注音:
dēng lín zé guó bàn jīng zhēn , zhàn fá nián nián guǐ kū xīn 。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yī shuǐ qíng bō qīng hàn fǎng , gū dēng mù yǔ bái guān jīn 。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hé shí zhuàng zhì chóu míng zhǔ , jǐ rì fú shēng kū gù rén 。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wàn lǐ fēi téng réng yǒu lù , mò chóu sì hǎi zhèng fēng chén 。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翻译:
这是一首悼念死者寄给生者的诗。
眼前到处是田园荒芜的战乱景象,年年都有新死的鬼魂在哭泣。
自己乘船航行(青翰舫:刻有鸟形图案的船),常常独自在雨夜孤灯下沉思(纶巾:头巾,说自己的装扮)。
自己抱定报效明主的壮志,何日才能实现呢?平日常常为故人牺牲的消息悲哭。
挽救国家民族的事业仍大有可为,不要因遍地战乱而失去信心。
最后两句是勉励友人,也是自勉。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赏析: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南明)诗人、抗清英雄。
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殉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和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于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从陈子龙为师,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