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婆罗门引·春尽夜拼音版、注释、赏析(夏完淳)

2019-07-21 10:41:49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婆罗门引·春尽夜拼音版.jpg

  婆罗门引·春尽夜拼音版注音:

  wǎn yā fēi qù , yī zhī huā yǐng sòng huáng hūn 。 chūn guī bù zǔ chóng mén 。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

  cí què jiāng nán sān yuè , hé chù mèng kān wēn ?

  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

  gèng jiē qián xīn lǜ , kōng suǒ fāng chén 。

  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suí fēng yáo yè yún , bù xū lán zhào zhū lún 。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

  zhǐ yǒu wú tóng zhī shàng , liú dé sān fēn 。

  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

  duō qíng hào pò , pà míng xiāo 、 huán zhào jiù chāi hén 。

  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

  dēng lóu wàng 、 liǔ wài xiāo hún 。

  登楼望、柳外销魂。

  婆罗门引·春尽夜注释:

  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

  皓魄:指月亮。

  婆罗门引·春尽夜赏析:

  在明末文坛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诗人,抗清志士,其诗词作品多寓时事之叹,慷慨悲壮。这首以“春尽夜”为题的词,表面全是写景,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细味“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诸句,工丽婉曲,语极含蓄,当是有所寄托。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南明)诗人、抗清英雄。

  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殉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和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于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从陈子龙为师,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