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浪淘沙·感事拼音版、注释、赏析(刘基)

2019-07-16 08:59:17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浪淘沙·感事拼音版.jpg

  浪淘沙·感事拼音版注音:

  tiān jì cǎo lí lí , hóng yàn nán guī , lěng yān níng hèn suǒ xié huī 。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hú dié bù zhī shēn shì mèng , fēi shàng hán zhī 。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chóu chàng yǐ lán shí , zǒng shì shāng bēi , jué lián hóng yè sì fāng fēi 。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qīng lù zì diāo fēng zì luò , méi gè rén zhī 。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浪淘沙·感事注释:

  离离:盛多貌。

  斜晖:傍晚的日光。

  倚阑:倚栏,意思是凭靠在栏干上。

  芳菲:1.(花草)芳香而艳丽:春草——。2.花草:——满园,蝶飞燕舞。

  浪淘沙·感事赏析:

  从词中写景抒情的字面看,这是一首秋兴词,既然题为“感事”,则是非泛泛悲秋嗟暮之作。上下短短两片中,选用了诸如“凝恨”、“惆怅”、“伤悲”、“绝怜”等只抒情绪的字眼,又点缀了“冷”、“寒”、“清”、“凋”、“落”等渲染烘托性的词语,两相融合,营造了一个凄绝孤苦的意境。笔者推测,刘基于元末乱世,羁孤未遇,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避难江湖时期,触物感事,自是易伤遭际,因此,我们不妨将此词看作是词人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

  上片写景,很有宋人婉约含蓄的词境。“鸿雁南归”不仅点出高秋季节,也暗示出人的思归。归,不一定指回家,它也意味着理念的归宿,心灵的安顿。雁阵的随候而归,正反衬了人的无绪与失落。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正是“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情景,因暮气烟岚的笼罩,连西坠的夕阳都仿佛凝固不动了,在外是凄迷之草色,在内是望远之悲心,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叠合,读之令人难以忘怀。歇拍二句,凝重苍茫的画面,被一双蝶翅的轻轻扇动所点破。正当独立苍茫、黯然销凝之际,蓦见一只蝴蝶落在了萧条的秋枝上。这是词人“凝恨”的焦点,也是上片词眼所在。清人吴衡照云:“青田‘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翻用《南华(即庄子)》,有做熟还生之妙。”(《莲子居词话》)所谓“做熟还生”,就是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这个“梦蝶”之典,不知被多少文人千万次的使用过,无论是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还是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春夕》),都不外乎将梦比作蝴蝶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蝴蝶是虚,梦境为实;而刘基笔下却反转过来,蝴蝶是实,梦境为虚,正是使事不为事所使。试看词人笔下的蝴蝶,它哪知秋花已落,秋香渺渺,仍在苦苦追寻,绕枝而飞,这是怎样的一种无望而执着的梦想啊!它比“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之句(郑谷《十日菊》)更为凄婉,与“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同样执着,而多一份痴情。

  上片以景起,下片以情结。句句不离秋意,处处关系伤怀。“倚阑”二字,收束前所描绘秋景的视觉角度,将镜头由远及近定于凭栏而眺的人,是写景转入抒情的过渡,也是二片之间针脚细密的暗接。“倚阑”而望,本为洗目澄心,纡怀散郁,为什么到头来其结果总是“伤悲”呢?盖因此时此地,最招惹眼目、触动词心的事物是红如春花的枫叶。在词人眼里,秋枫红叶自有它绚烂多姿的色彩,并不比春天的姹紫嫣红逊色,可是,却没有赢得世俗的怜赏关爱,滋润它的唯有夜夜凄清的秋露。诚如漙露易得零落,枫叶也终会飘坠,但它自生自落,迟暮凋零之前,在无人知晓中,仍迸发出这般惊心怵目的默默的美丽。这里与其说是对枫叶的爱赏怜惜,倒不如说是词人的自怜自爱。“没个人知”,道出词人心中多少不遇之牢骚怨恨!其实,秋叶宛转飘零尚有词人的怜惜,而词人的委屈埋没又有谁体贴相慰呢?

  近人刘永济《词论》云:“小令尤以结句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持此以论,刘基的这首词结句正有蓄意蓄势,自出神韵之妙。“没个人知”,恰是作者刻意要吐出的心中郁结,却自始至终借雁阵蝶梦、冷烟斜晖、红叶清露等一路铺垫,以致最后收得画龙点睛、叫破全篇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