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支曲子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前支曲子,作者别具匠心,一连推出三组工整对仗的句式,从与别情有关的遥山、远水、杨柳、桃花入手,刻意渲染环境,为写内阁、重门内的闺怨作铺垫。其中叠词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成功地凸现了悱恻幽怨的艺术氛围。在青山绿水中,人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而近处的“杨柳”、“桃花”则更让主人公触景生情。
2、后支曲子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后支曲子,一口气连用四个连环句,情中带景,其格调和谐美妙,深入事理,鞭辟入里地揭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公孤独伤感、度日如年的心情。
3、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
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4、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
(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
(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
(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6、请赏析前六句的表现手法。
前六句运用叠字修饰“遥山、远水、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等景物,加强了这些景物的凄寥冷落的感觉,烘托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渺茫的思念之情。
7、试分析《长亭送别》中“恨压三峰华岳低”和本曲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不同的表达效果。
“恨压三峰华岳低”中通过“压”夸张地表现了崔莺莺心中愁情别恨之重。“新啼痕压旧啼痕”通过“压”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了主人公绵长、深重的相思悲苦之情。
8、大量运用叠字是本曲的重要特点,请赏析其妙。
在起句"自别后”之下接连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由远及近地展现出一幅凄清冷落的画面。叠词起渲染作用,营造了悱恻幽怨,哀婉动人的氛围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
这些叠词中“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一咏—顿,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
9、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
西厢记
10、对本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遥山”、“远水”意指“山长水远”,暗示相见之难。
B.“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女子喝醉酒的面颊如桃花绯红。
C.“断肠人忆断肠人”以反复之笔巧妙点出双方相思之苦。
D.本曲先借意象渲染别情,后通过描摹情态来抒写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