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同意。
(1)首联从“悲”着笔,但并未就悲写悲,而是由“悲”翻转为“欢”。
(2)颔联写怕帽子被风吹去,笑着请人帮他正一正,虽含一缕人生老去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
(3)颈联写景,气象峥嵘,悲凉中见豪壮。
(4)尾联“知谁健”三字透露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醉把茱萸”却又有几分超然旷达,所以说诗人是以“壮语”写“忧情”的。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写出了水的宏大气势和山的高耸情状。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远”“高”二字写出了开阔的空间;“落”“寒”既表现了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
3、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怀才不遇,晚境凄凉。诗人虽有孟嘉之才,现在却羞露短发,不敢与古人相比。
②强颜自宽,不拘形迹。诗人欣慰赴约,宴会上得意尽欢,豁达乐观。
③心怀隐忧,借酒浇愁。山水永恒,病体难料,想明年今日,自己还能健在吗?
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①反衬(以乐写哀、侧面描写、以事写情):以兴至尽欢、笑请旁人为自己正冠,反衬(侧面表现)自己老境颓唐的悲凉;以山水无恙反衬人事无常。
②用典:用孟嘉落帽典故,以孟嘉风流蕴藉之态,反写自己悲凉、落寞而又强颜欢笑的情态。
③烘托(借景抒情):以开阔萧瑟、气象峥嵘之景烘托内心的豪壮、感奋。
④设问:尾联首句发问,引发读者感慨,凸显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
⑤神态(动作)描写:醉把茱萸细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人事难料的感慨。
5、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
示例:人已老去,是一悲,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遇见老友,姑且把悲伤藏起来,陪友人尽欢。情感复杂而多变。
6、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节。
重阳
7、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8、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题目中的“九日”,应为“九月初九”,即重阳节,从最后一句中的“茱萸”可以推知。
B.“老去悲秋强自宽”具有奠定全诗基调的作用,“强自宽”是“勉强宽慰自己”的意思。
C.“笑倩旁人为正冠”的“笑倩”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尽情欢乐。
D.“醉”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的情态,虽已醉眼蒙咙,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