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苏轼)

2019-01-03 14:18:03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和子由渑池怀旧.jpg

  1、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1)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

  (2)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

  (3)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

  2、《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3、结合《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的有关意象,试分析全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作者的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 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 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 意丰富,意味隽永。

  4、清代黄宗羲有这样的诗句:“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苏诗与黄诗都用了“雪泥鸿爪”。请说说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易泯灭。或: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不同点:苏诗用“雪泥鸿爪”表现出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黄诗重在表达相对黯然的伤感。(黄诗表现出相对消极的人生态度)

  5、《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试用自己精妙的语句描述诗的内容。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 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 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 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 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 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 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6、下列对《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做飞鸿踩踏雪泥。作者由这一意象的组合出发,探讨对人生的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B.鸿雁飞向无定,爪痕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诗中形象生动且寄意深沉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成语“雪泥鸿爪”。

  C.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二、三两联必须对仗。本诗的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趣贯通、境界高远,切合这一要求。

  D.老僧已死,壁上旧题也荡然无存。死者形迹的消亡,如同鸿飞雪化,印证和深化了前四句谈到的人生哲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7、下列对《和子由渑池怀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中“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

  B.“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融而未融的泥泞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路途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

  C.“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

  D.“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文章的题目也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