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洞庭阅读答案:
一、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二、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三、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CD)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浣溪沙·洞庭翻译: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浣溪沙·洞庭赏析:
词人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词人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词人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浣溪沙·洞庭拼音版注音:
xíng jìn xiāo xiāng dào dòng tíng 。 chǔ tiān kuò chù shù fēng qīng 。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
qí shāo bù dòng wǎn bō píng 。
旗梢不动晚波平。
hóng liǎo yī wān wén xié luàn , bái yú shuāng wěi yù dāo míng 。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yè liáng chuán yǐng jìn shū xīng 。
夜凉船影浸疏星。
浣溪沙·洞庭读后感:
一个胸怀抱负,心忧天下,满腔热血的第一名怀着第一名的桂冠的心态欲平天下不平之事,遭遇凶狠的一击被投入监狱,并连带亲人,这样的一份心情,有几人能体会?胸怀天下者,不管其为政的方法如何,其心意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秦桧死后出狱为官,又遭遇弹劾,其中个由不能不联系到其经历对其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外伤易愈,心伤难治。而且内伤,心灵的,精神的等甚至会影响以后的人生。
不过,很是庆幸的是,张孝祥也只不过是愤世嫉俗而已,经过时间的淘洗磨砺,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态,心平气和——胸中有大自然的美景,眼中有大自然的细节美丽,胸怀已然开阔了,心中装有大自然的人,能狭隘到哪里去呢?
当不能改变身边的环境时,就改变自己;当改变不了自己时,那就改变周围的坏境吧。或改变,或寻找改变,或者远远的离开,都不失为一种对自己有为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