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五种说法)

2018-07-29 10:03:5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石壕吏.jpg

  石壕吏中为什么不抓杜甫一共有五种说法!见下文:

  第一种说法: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提到自己:“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说自己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这是因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死后加赠著作郎,从五品上,按唐制,一个人做了五品及以上的官,他的兄弟子孙都免征课役。写《石壕吏》的时候,杜甫还是个官,肯定不会被官吏捉拿,即使不是官,因为他祖上的庇佑,他也不会被捉拿。

  第二种说法:

  单从诗中文字看,杜甫当时是在这户人家投宿(当然也可以说是体察民情),夜晚有吏来抓人,老翁马上翻墙跑了,老妇去开的门,然后杜甫是在屋内听到的外面的对话,所以自始至终官吏应该都没有进屋,更不论抓杜甫了。

  第三种说法:

  抓壮丁不是逮到谁就抓,而是按照各地的户口登记册(古代叫啥我忘了)按图索骥,比如某地登记有十户人家,于是朝廷下令一户抽一丁,地方官吏就按计划去抓,一户只抓一人,有一个儿子和有十个儿子是一样的待遇,都只抓一个,没儿子就只能抓老子了。

  还有一种情况,《石壕吏》毕竟是首诗,诗歌不是史料也不是报告文学,子美不过是借用这个么个理由展开他要描述的情况而已,虽然自古写诗的人大多被贬过,但一个曾经的高官,仆人家丁什么还是有几个的。脑补一下:吏:老婆子,你家有外人住着你咋不报告啊?媪:那人身着官服,有随从说是京里大爷。吏:哦?什么人这么嚣张,让我瞧瞧……吏:不好意思,打忧了。仆:滚滚滚!子美:干扰我睡觉,好可恨……,反正也醒了,不如再写一首,这胥吏面目可憎,把他写进去……

  另辟蹊径的说法:

  因为其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就任司功从军的路上,因为他也是官,所以官吏不抓他安史之乱迸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顿在鄜州,单独去投肃宗,半途为安史叛军抓获,押到长安。他面临紊乱的长安,听到官军再三溃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因为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从军。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因为指挥不一致,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迫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从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时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从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露宿风餐,赶往华州任所。此诗正是投宿石壕时所作。他的身份是华州司功从军,不会被抓。

  最终的说法:

  《新安吏》中说唐军抓人应役都一再降低年龄标准,即使县小无丁,也要“次选中男行”,为什么营中如此急抓人员,却放过了杜甫?这与杜甫的身份应该有着密切关系.唐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是年冬天,间至东都;次年春,由东都回华州,途中作《三吏》.杜甫的唐官员身份不仅能够使他不被抓,还能让他从唐军获得相应的尊重——他是他们中的一员.《新安吏》中诗人“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并与之自如交谈;《潼关吏》中,诗人途径修筑防事的前线,询问官吏是否“修关还备胡”,潼关吏于是邀请诗人下马查看,并恭敬地介绍防御工事:“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至少在一般官吏面前,杜甫还是能说上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