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登楼杜甫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7-27 11:32:40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登楼.jpg

  一、下列对《杜甫登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高屋建瓴,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B.颔联登高临远,俯瞰山川,视接八方,呈现出贯通历史、宇宙的悠远阔大的境界。

  C.颈联作者写唐朝政权稳固,始终不可篡改,告诫吐蕃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

  D.尾联咏怀古迹,回想刘禅回到祠庙,暮色中诸葛亮吟唱《梁甫吟》的情景,感慨不已。

  二、诗作开篇“花近高楼伤客心”,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出诗人的黯然心伤。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B)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四、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五、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借古讽今)。

  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

  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七、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八、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

  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九、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用典。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十、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十一、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十二、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两句写出了什么?

  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十三、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十四、《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

  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十五、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万方多难。西山寇盗莫相侵。

  十六、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十七、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的景象,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院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十八、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二伤心 ;

  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

  十九、杜甫在《春望》中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本诗中又出现了“花近高楼伤客心”,你能说说“花伤客心”的主要原因吗?

  花”伤客心“主要原因是战乱之中,生民涂炭,而诗人自己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都无法实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偶然看见欣欣向荣的花木,更加反衬出诗人悲伤、忧虑的心绪;

  二十、颔联的“来”和“变”用字巧妙,请择其一说说它的妙处.

  先说”来“字.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天地”变成了一块大幕布,锦江春色款款而来,在其间扮演自己的角色,“来”字有一种动态感,写活了春色,而这么动态的、惊艳的春,优雅降临于四围都是烽火的天地,美好生动之中反而有一种凄凉的味道.其次,用”来“字,表示春天的降临是自然而然的事件,是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而人事在宇宙中却又变迁无常,在这里是用客观的自然规律来反衬主观的人事变化,寄予了诗人的兴废之感;再次,“来”是一种行走、变动的状态,这也是春天的状态,而“天地”则是凝重的、不易改变的,这样是动静两种状态互相映衬,增强本诗“沧海桑田”的感觉;

  再说”变“字.在“玉垒浮云”和“古今”之间串联一个“变”字,非常切合.想来也只有一个”变“字才能将这两者连接起来了.”玉垒浮云“是看似实有、其实虚无飘忽的意象,而”古今“看似广大无疆,其实却是真实的、可以历历细数的意象.这两者相似其实只在一个”变“字.诗人是想说古代和现代,这么广大的时间其实和瞬间变化的玉垒山上的浮云没有区别,也就是“以万世为须臾”的意思,平添一种对时间飞逝、人事更变迅速的感慨.

  二十一、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尾联是用典.(要解释这个典故有点难啊——下面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历史上的蜀后主刘禅并没有“还祠庙”的史实,诗人在这里是以后主借指当时的皇帝,当然并不是用昏君比喻他,而只是借用了诗人替后主设想还祠庙时应该有的一份感情来借代唐朝当时的皇帝经由战乱重新回到宗庙的心情.“日暮聊为梁父吟”,是自喻为诸葛亮,“梁父吟”则是一个很丰富的典,它相传是诸葛亮隐居隆中时作的一首诗,现在流传下来这首诗的内容则是感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诗人引用它的动机可能很复杂.他可能想表达一份激越、苍凉、不平的感情,也可能想表达自己这个以诸葛亮自诩的人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和对当时形势的担忧;又可能是抒发猛士难得的感慨,当然,很可能他将自己的这首诗比喻成诸葛亮的《梁父吟》,正如他将自己比喻成诸葛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