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陈与义观雨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4-02 10:50:18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观雨.jpg

  一、陈与义观雨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二、《观雨》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分别是“通”和“送”。这两字逼真地描摹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象与声势:前江的水气与后岭的阴云相互通连,浑为一体;万道沟壑、千顷林木传送来隆隆雷声。

  三、《观雨》尾联化用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两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洗兵马》中“床头屋漏无干处”“净洗甲兵长不用”两句,但却赋予不同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杜诗反映了战乱给自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希望尽快平定叛乱,然后濯甲洗兵,置于不用的愿望。(意思对即可)陈诗则写的是:如果此雨能洗刷甲兵,助宋军作战,那么即使房屋渗漏,漉漉满地,也在所不惜。诗人因雨寄怀,表达了他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四、诗人不解农耕,却“开轩危坐看阴晴”,这里的“阴晴”有怎样的丰富意蕴?诗歌的二、三联是如何具体表现“阴晴”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这里的“阴晴”既指天气,也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形势。

  五、《观雨》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杜甫的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对雨的厌憎之情;杜甫的诗“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的渴望;而陈与义的诗尾联表达的则是喜雨之情:诗人不顾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洗整甲兵,流露出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兵的喜悦之情。

  六、《观雨》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七、《观雨》颈联的景物有虚有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在顽强地举起,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八、《观雨》尾联借写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①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洗尽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不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吗?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

  ②深重的民族灾难和多舛的人生境遇,让陈与义胸中的爱国热情喷薄而出,体现出陈与义的壮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