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音与阅读答案(苏轼)

2018-02-16 23:10:34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jpg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全文(原文):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字词句解释(翻译):

  ⑴鸡犬识新丰:典故,刘邦为解父亲乡愁,在长安附近仿照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建造新丰(今西安市新丰镇),将原丰邑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快乐自在。

  ⑵岭南:泛指两广一带。

  ⑶春色:作者自注:“岭南万户酒。”此处的春色指酒。

  ⑷寓公:寄居外地的贵族或是闲散无权的官吏。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fǎng fú céng yóu qǐ mèng zhōng , xīn rán jī quǎn shí xīn fēng 。

  lì mín jīng guài zuò hé shì , fù lǎo xiāng xié yíng cǐ wēng 。

  sū wǔ qǐ zhī huán mò běi , guǎn níng zì yù lǎo liáo dōng 。

  lǐng nán wàn hù jiē chūn sè , huì yǒu yōu rén kè yù gōng 。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赏析(鉴赏):

  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因此随遇而安,不以谪为患,有了归属感。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吏民惊怪坐何事”,借以表达他是无罪被逐。二是借苏武、管宁表明他作好了长期贬谪的思想准备。苏武,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得返汉。

  管宁,三国时人,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七年始归。三是以随缘自适的思想安慰自己。新丰,陕西临潼东北有新丰镇。汉高祖刘邦是丰邑(江苏丰县)人,建都长安后,其父思归,刘邦就在这里仿照丰邑改筑城寺街里,并把丰邑之民迁来,故叫新丰。

  广东也有新丰县,在惠州之北。苏轼虽然是“初到惠州”,但觉得“仿佛曾游”,连新丰的鸡犬似乎都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高兴。这里的父老都手牵手地来欢迎自己,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为贬到这里难过了。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传情达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赏析。

  1.拟人。 新丰的鸡犬看到我好像认识我一样,欣然相迎, “欣然” , “识”均是 拟人化的动作,反映了苏轼感受到的热烈气氛, 表达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喜悦之情。 (热 烈气氛、喜悦之情,只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 。

  2.用典。 字面的意思是说, 苏武怎么会知道从漠北回到中原去?管宁自然想要在辽东终老。苏轼借这两个典故, 抒发了他想在惠州为家终老的感情 。如果答到表现了惠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苏 轼对惠州的热爱之情。

  3.双关。 “岭南万户”既可指岭南万户酒,亦可 指万家万户惠州人。 “皆春色” , 用春色写照酒的温暖, 醇美, 用视觉来形容味觉 (注: 即通感,能围绕这个手法来分析,言之成理) ,形象生动。另外,亦可借春色来 形容诗人所到之地家家户户的热情好客。

  其他手法, 如反问、 白描等, 如能言之成理。

  二、苏轼初到惠州,就感受到了 “家”的温暖,产生了归属感。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分析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上,天时地利和人情之淳朴热情让苏轼有了家的感觉,也让远谪蛮荒的他有了归属 感。

  主观上,诗人想到此地会有精神和他相通的“幽人”陪伴,有美酒可寄托情怀, 让他对谪惠生活充满期待, 因此随遇而安, 不以谪为患, 有了归属感。

  注: 能分角度, 能结合诗歌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