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升初网 > 古诗词 > 正文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字词解释(王昌龄)

2018-01-17 20:54:48  来源: 小升初网  
字号: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jpg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全文(原文):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字词句解释(翻译):

  命世:[mìng shì]著名于当世。 多用以称誉有治国之才者。

  藩翰:fān hàn,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喻指藩国。

  葳蕤:[wēi ruí]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2.委顿;委靡不振

  箧笥:[qiè sì]藏物的竹器。

  茅茨:máo cí 一、汉语词语: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二、山东省莱芜市茅茨村。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èng cái yīng mìng shì , gāo jià dòng liáng shí 。

  dì jiǎn dēng fān hàn , rén hé fā yǒng sī 。

  shén xiān qù huá shěng , yuān yāng yì dān chí 。

  qīng jìng néng wú shì , yōu yóu jí fù shī 。

  jiāng shān fēn xiǎng xiàng , yún wù dòng wēi ruí 。

  yì qì liú gōng gàn , xuán yán xiàng zǐ qī 。

  duō cán jí yǐn sù , fān kuì jī áng chí 。

  xiàng mǎ rú hé hèn , dēng lóng fǎn zì yí 。

  fēng chén lì dào pò , xíng mài lǚ xīn shuāi 。

  zhuō jí tú wéi ěr , qióng chóu yù wèn shuí ?

  qiū fēng yī piàn yè , cháo jìng shù jīng sī 。

  zhōu xiàn gān wú qǔ , qiū yuán huǐ mò zhuī 。

  qióng yáo shēng qiè sì , guāng jǐng jiè máo cí 。

  tā rì qīng xiāo lǐ , yóu yīng fǎng suǒ zhī 。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赏析(鉴赏):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而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一,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统一。其二,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

  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