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柴侍御》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_____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____的心态。
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
二、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
三、从体裁角度看,《送柴侍御》是________;从题材角度看,《送柴侍御》是________。
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送别诗
四、《送柴侍御》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五、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
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六、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七、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
答: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
八、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
九、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王昌龄的“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反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反说”的理解。
答:“反说”是指表面上说自己没有离别之苦,但实际上恰恰从反面道出了异地相思之情。
十、为什么说本诗的关键字是“同”字?
答:因为“同”字表面是指与朋友风雨同行,实则凸显了内心对朋友远离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