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滕王阁诗》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第一句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大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
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 引发出来的。
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三、下列对《滕王阁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C)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C.首联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D.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
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 众星拱月的作用。
E. 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滕王阁诗》颔联描写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①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②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③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五、《滕王阁诗》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六、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七、这首诗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滕王阁昔盛今衰的画面。写了江渚、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潭影、长江等景物。
八、本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它妙在何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尾联一问一答,其妙处就在于诗句只是对眼前景物略施点染,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时间永恒的思想感情。
九、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十、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颈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十一、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
颈联有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